明代仕女画述略--兼论仕女画所体现的文人情怀和明代市民精神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13页 |
| 第一章:明代仕女画的缘起 | 第13-17页 |
| (一) 明代仕女画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3-15页 |
| 1、明代早期 | 第13页 |
| 2、明代中期 | 第13-14页 |
| 3、明代晚期 | 第14-15页 |
| (二) 明代仕女画产生的地域因素 | 第15-17页 |
| 1、地理环境 | 第15页 |
| 2、经济环境 | 第15-17页 |
| 第二章:明代仕女画代表画家及其作品中的仕女形象 | 第17-32页 |
| (一) 明初的仕女画家 | 第17-20页 |
| 1、吴伟 | 第17-19页 |
| 2、杜堇 | 第19页 |
| 3、郭诩 | 第19-20页 |
| (二) 明中期的仕女画家 | 第20-27页 |
| 1、唐寅 | 第20-24页 |
| 2、仇英 | 第24-27页 |
| (三) 晚明的仕女画家 | 第27-32页 |
| 1、陈洪绶 | 第27-32页 |
| 第三章:明代仕女画的艺术手法 | 第32-37页 |
| (一) 绘画题材 | 第32-34页 |
| 1、后宫嫔妃 | 第32-33页 |
| 2、歌舞伎 | 第33-34页 |
| (二) 表现形式 | 第34-37页 |
| 1、绘画语言 | 第34-35页 |
| 2、造形特征 | 第35-37页 |
| 第四章:明代仕女画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 第37-48页 |
| (一) 文化内涵 | 第37-40页 |
| (二) 审美价值 | 第40-46页 |
| (三) 对后世的影响 | 第46-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