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对象 | 第10-22页 |
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的规定 | 第10-11页 |
二、学术和实务层面对国有资产范围的不同理解 | 第11-22页 |
(一) 国有资产和国有财产、公共财产的区别 | 第11-14页 |
(二) 国有资产增值部分的归属问题 | 第14-16页 |
(三)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成分是否属于私分国有资产罪犯罪对象 | 第16-18页 |
(四) 在认定本罪的犯罪对象时是否应当区分国有资产的存在形式 | 第18-19页 |
(五) 对被国有单位暂时管理、使用的私人财产予以私分的,应如何处理. | 第19-20页 |
(六) 违法收入是否属于本罪所指的国有资产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性质和犯罪主体 | 第22-30页 |
一、单位犯罪的一般理论 | 第22-25页 |
(一) 传统的单位犯罪理论 | 第22-23页 |
(二) 新的理解 | 第23-25页 |
二、本罪是单位犯罪还是自然人犯罪 | 第25-28页 |
(一) 现行刑法的意图是将本罪作为单位犯罪处理 | 第26-27页 |
(二) 理论上本罪应当是自然人犯罪 | 第27-28页 |
三、国家机关应当是本罪的犯罪主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行为特征 | 第30-36页 |
一、对“国家规定”的理解 | 第30-31页 |
二、对“集体私分”的理解 | 第31-34页 |
三、认定私分国有资产犯罪数额时应注意的问题 | 第34-36页 |
(一) 正确认定“单位成员之间所得差额巨大”的立案标准 | 第34页 |
(二) 本罪10 万元的累计数额指的是集体总共私分的数额 | 第34-36页 |
第四章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司法认定 | 第36-40页 |
一、罪与非罪问题 | 第36页 |
二、正确区分私分国有资产罪与贪污罪 | 第36-38页 |
(一) 私分国有资产罪侵犯的客体是国有资产的所有权、财经管理制度和国家的廉政制度,而贪污罪侵犯的主要是公共财物的所有权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 | 第37页 |
(二)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集体私分”,而贪污罪一般是行为人在一个相对秘密的情况下将公共财物转归自己所有. | 第37-38页 |
(三)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私”与贪污罪相比体现在何处? | 第38页 |
三、区分私分国有资产罪和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 | 第38-4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