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信义关系之基础概念 | 第13-24页 |
第一节 信义关系概念辨析 | 第13-15页 |
一、词源解释 | 第13-14页 |
二、翻译释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信义关系历史起源 | 第15-20页 |
一、“信任”的泛化使用 | 第16-17页 |
二、“信义”的分化出现 | 第17-18页 |
三、信义学理的发展 | 第18-19页 |
四、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节 信义关系基本构成要件 | 第20-24页 |
一、受托人被寄予信任,存在对受益人的“优势影响力” | 第20-21页 |
二、受托人代表受益人处理事务,享有裁量权 | 第21-22页 |
三、受托人占有了在衡平法上属于受益人的财产 | 第22-23页 |
四、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信义关系之性质与类型 | 第24-38页 |
第一节 信义关系性质探讨 | 第24-31页 |
一、合同理论 | 第24-27页 |
二、强制规范论 | 第27-30页 |
三、小结 | 第30-31页 |
第二节 信义关系类型研究 | 第31-38页 |
一、根据产生基础区分 | 第31-35页 |
二、根据信任程度区分 | 第35-37页 |
三、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信义关系之效力——以信托法为中心 | 第38-50页 |
第一节 信义关系的内涵 | 第38-43页 |
一、概述 | 第38-39页 |
二、忠实义务内容及判断标准 | 第39-41页 |
三、注意义务内容及判断标准 | 第41-42页 |
四、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二节 违反信义关系的救济 | 第43-50页 |
一、概述 | 第43-44页 |
二、衡平法上救济制度 | 第44-47页 |
三、大陆法上救济制度——以撤销权为例 | 第47-49页 |
四、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信义义务:中国信托法移植评价及改进方向 | 第50-66页 |
第一节 中国语境下的信义义务 | 第50-55页 |
一、我国信义义务移植的理念基础 | 第50-52页 |
二、我国信义义务移植的实践误区 | 第52-54页 |
三、我国信义义务移植的改良路径 | 第54-55页 |
第二节 信托之识别 | 第55-5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55-58页 |
二、信托识别的方法 | 第58-59页 |
第三节 受托人义务之深化 | 第59-62页 |
一、我国受托人义务立法规制 | 第60-61页 |
二、营业信托“善良管理人”义务细化 | 第61-62页 |
第四节 信托救济权之完善 | 第62-66页 |
一、我国受托人民事责任现状 | 第62-63页 |
二、撤销权的改进方向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