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契约及其履约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研究动机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1-14页 |
·本文创新 | 第14-15页 |
2 投资者保护问题的起源与内容 | 第15-24页 |
·投资者保护问题的起源 | 第15-17页 |
·投资者保护问题产生的经济背景 | 第15页 |
·投资者保护问题的理论源流 | 第15-17页 |
·投资者保护的基本界定 | 第17-23页 |
·投资者保护的概念 | 第17-18页 |
·投资者权利的界定 | 第18-20页 |
·内部人对投资者权利的侵害 | 第20-22页 |
·治理与履约:投资者保护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履约机制与投资者保护 | 第24-44页 |
·投资者保护机制的非单一性 | 第24-26页 |
·LLSV研究的局限 | 第24-25页 |
·科斯理论的引申 | 第25-26页 |
·契约及其履行机制 | 第26-28页 |
·完全契约与不完全契约 | 第26-27页 |
·履约机制的划分 | 第27-28页 |
·融资契约及其履行机制 | 第28-32页 |
·融资契约的不完全性 | 第28-30页 |
·控制权配置:融资契约本身的视角 | 第30-31页 |
·融资契约的履行:事后视角 | 第31-32页 |
·自我履约与投资者保护 | 第32-34页 |
·融资契约的自我履行 | 第32-33页 |
·信誉机制对投资者的保护 | 第33-34页 |
·第三方私人履约与投资者保护 | 第34-36页 |
·强制履行机制与投资者保护 | 第36-39页 |
·强制履约与法律的角色 | 第36-38页 |
·强制履约与政府监管的角色 | 第38-39页 |
·保护机制之间权衡关系的若干讨论 | 第39-43页 |
·法律机制与自我履约的关系 | 第39-41页 |
·法律与政府监管的关系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法律与监管的凸显: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历史演变 | 第44-56页 |
·履约机制的演化 | 第44-46页 |
·融资契约的演进 | 第46-50页 |
·自律时期 | 第46-48页 |
·经济危机:强制履约的触发器 | 第48-50页 |
·对法律不完备性的进一步审视:监管的历史必然 | 第50-54页 |
·合同法的局限 | 第50-52页 |
·侵权法的局限性:案例讨论 | 第52-53页 |
·更一般的讨论:普通法VS政府监管 | 第53-54页 |
·公司法与证券法的历史意义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5 我国投资者保护问题:若干思考 | 第56-72页 |
·中国投资者保护的历史 | 第56-60页 |
·早期市场的乱象 | 第56-57页 |
·契约视角下的成因分析 | 第57-60页 |
·中国投资者保护的现状 | 第60-64页 |
·法律的进展 | 第60-61页 |
·监管方面的动态 | 第61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61-64页 |
·募资用途变更:具体问题的讨论 | 第64-68页 |
·募资变更情况 | 第64-65页 |
·履约视角的审视 | 第65-68页 |
·一些建议 | 第68-71页 |
·完善信誉机制 | 第69页 |
·加强法治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后记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