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5-26页 |
·前言 | 第15-16页 |
·阿里山潜蝇茧蜂的研究与应用 | 第16-24页 |
·阿里山潜蝇茧蜂分类地位 | 第16页 |
·阿里山潜蝇茧蜂的地理分布 | 第16-17页 |
·阿里山潜蝇茧蜂的形态特征 | 第17-18页 |
·阿里山潜蝇茧蜂的生物学研究 | 第18-22页 |
·阿里山潜蝇茧蜂的竞争优势 | 第22-23页 |
·阿里山潜蝇茧蜂的寄主选择 | 第23页 |
·阿里山潜蝇茧蜂的田间防治效果 | 第23-24页 |
·目前我国橘小实蝇生物防治研究概况 | 第24-25页 |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不同琼脂配比对阿里山潜蝇茧蜂寄生效果的影响 | 第26-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供试虫源 | 第26页 |
·实验条件 | 第26-27页 |
·不同琼脂配比对阿里山潜蝇茧蜂寄生效果的影响 | 第27页 |
·产卵盘的改进对阿里山潜蝇茧蜂室内饲养的影响 | 第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28页 |
·不同琼脂配比对阿里山潜蝇茧蜂寄生效果的影响 | 第27-28页 |
·产卵盘的改进对阿里山潜蝇茧蜂室内饲养的影响 | 第28页 |
·讨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饲养密度对阿里山潜蝇茧蜂子代的影响 | 第30-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供试虫源 | 第30页 |
·成蜂饲养密度对阿里山潜蝇茧蜂子代性比的影响 | 第30页 |
·益害比对寄生蜂子代出蜂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寄生蜂饲养密度对阿里山潜蝇茧蜂子代性比的影响 | 第31-32页 |
·益害比对阿里山潜蝇茧蜂子代出蜂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讨论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温度与营养对阿里山潜蝇茧蜂寿命和繁殖的影响 | 第35-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供试虫源 | 第35页 |
·营养和寄主对阿里山潜蝇茧蜂成蜂寿命的影响 | 第35-36页 |
·营养对阿里山潜蝇茧蜂繁殖后代的影响 | 第36页 |
·温度对阿里山潜蝇茧蜂成蜂寿命和繁殖的影响 | 第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营养和寄主对阿里山潜蝇茧蜂成蜂寿命的影响 | 第36-38页 |
·营养和寄主对阿里山潜蝇茧蜂雌蜂寿命的影响 | 第36-38页 |
·营养和寄主对阿里山潜蝇茧蜂雄蜂寿命的影响 | 第38页 |
·营养对阿里山潜蝇茧蜂繁殖后代的影响 | 第38-39页 |
·温度对阿里山潜蝇茧蜂成蜂寿命的影响 | 第39页 |
·不同温度对阿里山潜蝇茧蜂繁蜂的影响 | 第39-41页 |
·讨论 | 第41-43页 |
·营养和寄主对阿里山潜蝇茧蜂寿命和繁殖的影响 | 第41页 |
·温度对阿里山潜蝇茧蜂寿命和繁殖的影响 | 第41-43页 |
第五章 阿里山潜蝇茧蜂寄生对寄主橘小实蝇的致死作用 | 第43-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供实虫源 | 第43页 |
·接蜂方法 | 第43页 |
·去卵膜处理 | 第43页 |
·去卵膜对寄生蜂存活的影响 | 第43-44页 |
·阿里山潜蝇茧蜂的最初与最终寄生率 | 第44页 |
·过寄生对橘小实蝇卵孵化率的影响 | 第44页 |
·被寄生橘小实蝇卵的发育分析 | 第44-45页 |
·寄生对橘小实蝇卵期死亡的影响 | 第45页 |
·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去卵膜对寄生蜂存活的影响 | 第45-46页 |
·阿里山潜蝇茧蜂的最初与最终寄生率 | 第46页 |
·过寄生对橘小实蝇卵孵化率的影响 | 第46页 |
·被寄生橘小实蝇卵的发育分析 | 第46-47页 |
·寄生对橘小实蝇卵期死亡的影响 | 第47页 |
·讨论 | 第47-49页 |
第六章 阿里山潜蝇茧蜂大量繁蜂技术 | 第49-55页 |
·饲养材料与方法 | 第49-53页 |
·养虫室环境控制 | 第49页 |
·成蜂饲养 | 第49-50页 |
·寄主卵的采集 | 第50页 |
·接蜂方法 | 第50-51页 |
·人工产卵盘接蜂法 | 第50-51页 |
·果片接蜂法 | 第51页 |
·幼虫饲养 | 第51页 |
·化蛹 | 第51页 |
·蛹的存放 | 第51-52页 |
·寄生蜂的羽化 | 第52-53页 |
·阿里山潜蝇茧蜂繁蜂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第53-55页 |
·成蜂饲养密度的控制 | 第53页 |
·过寄生的控制 | 第53页 |
·温湿度控制 | 第53-54页 |
·幼虫饲养室果蝇的防控 | 第54页 |
·寄主质量的控制 | 第54-55页 |
第七章 阿里山潜蝇茧蜂与本地种切割潜蝇茧蜂的种间竞争 | 第55-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5-56页 |
·供试材料及虫源 | 第55页 |
·实验条件 | 第55页 |
·两种寄生蜂同时存在时对橘小实蝇的寄生 | 第55-56页 |
·阿里山潜蝇茧蜂寄生后对切割潜蝇茧蜂寄生的影响 | 第56页 |
·被阿里山潜蝇茧蜂寄生寄主的获得 | 第56页 |
·阿里山潜蝇茧蜂寄生后对切割潜蝇茧蜂产卵寄生的影响 | 第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6-58页 |
·两种寄生蜂同时存在时对橘小实蝇的寄生 | 第56-57页 |
·阿里山潜蝇茧蜂寄生后对切割潜蝇茧蜂寄生的影响 | 第57-58页 |
·两种寄生蜂竞争的结果 | 第58页 |
·讨论 | 第58-60页 |
第八章阿里山潜蝇茧蜂的扩散距离与扩散方向研究 | 第60-6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供试虫源及材料 | 第60页 |
·实验地点 | 第60页 |
·实验进行时田间的基本情况 | 第60页 |
·放蜂当天天气情况 | 第60-61页 |
·实验方法 | 第6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1-63页 |
·阿里山潜蝇茧蜂的扩散行为 | 第61-62页 |
·扩散距离与寄生率的关系 | 第62页 |
·不同方位对阿里山潜蝇茧蜂寄生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64页 |
第九章 阿里山潜蝇茧蜂田间寄生率及影响因子研究 | 第64-7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4-66页 |
·试验田的基本情况 | 第64-65页 |
·供试虫源 | 第65页 |
·阿里山潜蝇茧蜂释放方法 | 第65页 |
·田间调查方法 | 第65页 |
·田间笼罩实验 | 第65-66页 |
·橘小实蝇种群密度对阿里山潜蝇茧蜂寄生率的影响 | 第65-66页 |
·果实的位置对寄生率的影响 | 第6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6-69页 |
·阿里山潜蝇茧蜂释放后的田间寄生率 | 第66-67页 |
·橘小实蝇与寄生蜂比例对阿里山潜蝇茧蜂寄生率的影响 | 第67页 |
·单孔橘小实蝇卵量对阿里山潜蝇茧蜂寄生率的影响 | 第67-68页 |
·水果位置对阿里山潜蝇茧蜂田间寄生率的影响 | 第68-69页 |
·讨论 | 第69-71页 |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第71-74页 |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72页 |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