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设计、计算论文

低噪声轻量化单缸柴油机的虚拟设计技术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0-16页
1 绪论第16-35页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现实意义第16-20页
     ·引言第16页
     ·行业研究背景第16-20页
     ·课题研究意义第20页
   ·国内外发动机噪声的研究现状第20-26页
     ·发动机噪声及控制概述第20-2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22-25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5-26页
   ·国内外发动机轻量化技术的发展现状第26-29页
     ·轻量化的基本途径第26-27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27-28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8-29页
   ·现代设计方法在内燃机工程中的应用第29-32页
     ·数字化仿真技术的应用第29-30页
     ·优化设计技术的应用第30-32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2-35页
2 单缸柴油机的声源识别及其声学特性实验研究第35-53页
   ·概述第35页
   ·整机声功率级的测量第35-37页
   ·近场声压测量法第37-38页
   ·频谱分析法第38-41页
   ·分别运转消去法第41-43页
   ·表面振动速度测量法第43-50页
     ·表面振动与辐射噪声的关系第43-44页
     ·声辐射效率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第44-48页
     ·表面振动速度测量法的应用第48-50页
   ·表面声强测量法第50-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3 柴油机热力循环及排气系统声学性能的仿真与实验研究第53-69页
   ·概述第53-54页
   ·内燃机一维非定常流动的基本理论第54-56页
   ·内燃机缸内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第56-60页
     ·缸内热力过程的基本微分方程第56-57页
     ·气缸工作容积计算第57-58页
     ·燃烧放热规律第58-59页
     ·进排气流量计算第59页
     ·气缸内的传热第59-60页
   ·单缸柴油机热力循环仿真与实验对比第60-64页
     ·仿真模型的建立及参数设置第60-62页
     ·仿真结果分析与实验对比第62-64页
   ·单缸柴油机排气系统声学仿真与实验对比第64-68页
     ·排气系统的线性与非线性仿真方法第64-65页
     ·排气消声器的消声性能评价指标第65-66页
     ·声学非线性仿真模型的建立与结果分析第66-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4 单缸柴油机虚拟样机模型的构建与仿真分析第69-89页
   ·概述第69页
   ·虚拟样机技术第69-75页
     ·虚拟样机技术概述第69-70页
     ·虚拟样机技术设计流程第70-71页
     ·模态综合技术第71-72页
     ·模态截断与迭加第72-74页
     ·柔性多体动力学第74-75页
   ·利用模态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第75-81页
     ·位移模态分析基本理论第76-78页
     ·应变模态分析基本理论第78-79页
     ·有限元法的分析原理第79-80页
     ·模态试验与有限元法的相关性分析第80-81页
   ·单缸柴油机动力学模型建立第81-86页
     ·动力学系统构件的建模第82页
     ·柔性构件的建立与模态分析第82-85页
     ·刚柔耦合动力学系统模型的建立第85-86页
   ·动力学仿真结果与分析第86-87页
   ·本章小结第87-89页
5 基于仿真技术的柴油机平衡装置设计第89-109页
   ·概述第89页
   ·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第89-93页
     ·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第89-91页
     ·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第91-93页
   ·平衡装置的传统设计方法第93-95页
     ·平衡的分析方法第93页
     ·平衡装置的传统设计方法第93-95页
       ·连杆组的当量转化第93-94页
       ·单缸内燃机的平衡第94-95页
   ·仿真技术在平衡性预测中的应用第95-99页
     ·发动机总成模型的建立第95-96页
     ·仿真结果分析与实验对比第96-99页
   ·连续质量分布的连杆模型运动特性研究第99-103页
     ·连杆模型的动力学研究第99-102页
     ·连杆动态等效质量的换算第102-103页
   ·平衡装置的设计及平衡性评价第103-107页
     ·平衡重的设计准则及优化目标第103-104页
     ·平衡重的设计与性能评价第104-106页
     ·平衡轴的设计第106-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6 柴油机机体组件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第109-140页
   ·概述第109-110页
   ·有限元前处理第110-116页
     ·建立有限元模型第110-111页
     ·垫片单元的属性第111-113页
     ·螺栓预紧力的处理第113-115页
     ·接触关系的探测与确定第115页
     ·模型中作用的载荷第115-116页
   ·预紧工况第116-121页
     ·预紧工况描述第116页
     ·预紧工况计算结果第116-121页
   ·机械载荷工况第121-124页
     ·机械载荷工况描述第121页
     ·机械载荷工况计算结果第121-124页
   ·热应力工况第124-134页
     ·引言第124页
     ·温度场与热应力计算基本理论第124-126页
     ·稳态仿真的热边界条件处理第126-128页
     ·温度场仿真与结果分析第128-130页
     ·热应力工况仿真与结果分析第130-134页
   ·热机耦合工况第134-138页
     ·热机耦合工况描述第134页
     ·热机耦合工况计算结果第134-138页
   ·本章小结第138-140页
7 基于结构优化技术的机体轻量化设计第140-161页
   ·概述第140页
   ·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第140-147页
     ·拓扑优化第143-145页
     ·形貌优化第145-146页
     ·形状优化第146-147页
     ·尺寸优化第147页
   ·拓扑优化技术在单缸机机体轻量化设计中的应用第147-155页
     ·机体拓扑优化的前处理第148-149页
     ·惩罚因子对机体优化结果的影响第149-153页
     ·气缸体的轻量化改进设计第153-155页
   ·形状优化技术在单缸机机体局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第155-157页
     ·概述第155页
     ·加强筋的形状优化研究第155-157页
   ·轻量化后机体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第157-159页
   ·本章小结第159-161页
8 机体辐射噪声预测及低噪声设计第161-182页
   ·概述第161页
   ·内燃机辐射噪声预测技术第161-162页
   ·内燃机组合结构的动态特性分析第162-166页
     ·内燃机组合结构的建模技术第162-164页
     ·组合体结构的有限元模态分析第164-165页
     ·组合体结构的实验模态分析第165-166页
   ·内燃机组合结构的频率响应分析第166-169页
     ·频率响应分析方法第166页
     ·内燃机组合结构的边界条件及载荷第166-167页
     ·内燃机组合结构频率响应结果分析第167-169页
   ·整机结构辐射噪声预测研究第169-175页
     ·边界元声学仿真技术第169-171页
     ·发动机辐射噪声分析模型的建立第171-172页
     ·发动机辐射噪声的结果及分析第172-175页
   ·机体的低噪声改进设计第175-180页
     ·结构改进的分析方法第175-177页
     ·机体的低噪声改进第177-178页
     ·改进设计的评价第178-180页
   ·改进后整机声功率级的实验评估第180-181页
   ·本章小结第181-182页
9 全文总结第182-186页
   ·研究成果与结论第182-183页
   ·创新点第183-184页
   ·研究展望第184-186页
参考文献第186-198页
作者简历第198-199页
 教育经历第198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98-199页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99页

论文共1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粉射流的高温空气燃烧特性与燃煤锅炉低NO_x燃烧优化研究
下一篇:气动—柴油混合动力发动机工作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