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资产证券化国内外理论成果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理论研究概述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资产证券化基础理论 | 第17-25页 |
·资产证券化概述 | 第17-20页 |
·资产证券化的涵义 | 第17-18页 |
·资产证券化的类型 | 第18-19页 |
·资产证券化法的价值取向 | 第19-20页 |
·资产证券化的一般流程 | 第20-24页 |
·确立并建立资产池 | 第20-21页 |
·SPV的设立 | 第21-22页 |
·资产转移 | 第22页 |
·信用增级 | 第22-23页 |
·证券发行 | 第23页 |
·资产管理和偿付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国外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制度 | 第25-36页 |
·美国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概述 | 第25-33页 |
·美国资产证券化法制的发展 | 第25-26页 |
·美国资产证券化法制 | 第26-27页 |
·美国资产证券化理论 | 第27-29页 |
·美国次贷危机基本概述 | 第29-30页 |
·次贷危机爆发原因的法律分析 | 第30-33页 |
·其他国家的资产证券化法制 | 第33-35页 |
·德国的资产证券化法制 | 第33-34页 |
·英国的资产证券化法制 | 第34页 |
·日本的资产证券化法制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我国资产证券化法制现存问题 | 第36-51页 |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 第36-38页 |
·我国资产转移存在的法制问题 | 第38-40页 |
·我国资产转移法制现状 | 第38-39页 |
·资产转移方式的选择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我国破产隔离机制存在的法制问题 | 第40-43页 |
·真实出售存在的法制问题 | 第40-42页 |
·欺诈转移现存的法制问题 | 第42-43页 |
·我国特殊目的载体存在的法制问题 | 第43-47页 |
·特殊目的载体的模式概述 | 第43-44页 |
·信托型SPV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44-45页 |
·组建公司型SPV存在的法律障碍 | 第45-46页 |
·组建有限合伙型SPV存在的法律障碍 | 第46-47页 |
·我国风险监管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47-49页 |
·我国信用增级存在的法制问题 | 第49-50页 |
·外部增级存在的法制问题 | 第49-50页 |
·内部增级存在的法制问题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我国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51-65页 |
·我国资产转移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51-55页 |
·资产转让方式的选择 | 第51-52页 |
·我国资产转移法制完善途径 | 第52-55页 |
·我国破产隔离法制完善 | 第55-57页 |
·真实出售的法制完善 | 第55-56页 |
·欺诈转移的法制完善 | 第56-57页 |
·我国特殊目的机构法制完善 | 第57-60页 |
·SPV类型选择的问题 | 第57页 |
·选择信托型SPV的优势与法制完善 | 第57-60页 |
·资产证券化风险监管的法制完善 | 第60-63页 |
·风险监管中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机制完善 | 第60-62页 |
·风险监管存在的法治问题解决途径 | 第62-63页 |
·信用增级的法制完善 | 第63-64页 |
·外部信用增级的法制完善 | 第63页 |
·内部信用增级的法制完善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