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风险投资概念厘定 | 第13-15页 |
·风险投资主体法律制度方面 | 第15-17页 |
·风险投资行为法律制度方面 | 第17-18页 |
·风险投资政府扶植法律制度方面 | 第18-20页 |
·总结述评 | 第20-21页 |
·论文将采取的研究方法、内容框架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论文内容及框架 | 第22页 |
·论文的创新 | 第22-24页 |
第2章 风险投资监管理论研究 | 第24-37页 |
·风险投资监管的概念 | 第24页 |
·风险投资监管的基础理论 | 第24-31页 |
·公共利益论 | 第25页 |
·利益集团监管理论 | 第25-26页 |
·寻租理论 | 第26-27页 |
·可竞争市场理论 | 第27-28页 |
·新制度经济理论 | 第28-30页 |
·不完备法律理论 | 第30页 |
·监管理论对我国风险投资监管的启示 | 第30-31页 |
·风险投资监管的原则 | 第31-34页 |
·公开原则 | 第31-32页 |
·公平原则 | 第32页 |
·公正原则 | 第32-33页 |
·诚信原则 | 第33页 |
·适度监管原则 | 第33-34页 |
·风险投资监管的意义 | 第34-35页 |
·风险投资监管有利于维护正常的风险资本市场秩序 | 第34-35页 |
·风险投资监管有利于保护风险投资各方参与者的合法利益 | 第35页 |
·风险投资监管有利于促进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风险投资监管体制研究 | 第37-46页 |
·集中型监管体制 | 第37-39页 |
·以独立监管机构为主体 | 第37页 |
·以财政部为主体 | 第37-38页 |
·以中央银行为主体 | 第38-39页 |
·自律型监管体制 | 第39-41页 |
·强制加入模式 | 第39-40页 |
·自愿加入模式 | 第40-41页 |
·中间型监管体制 | 第41页 |
·中间型监管体制的类型 | 第41页 |
·中间型监管体制的评价 | 第41页 |
·我国风险投资监管体制的选择 | 第41-45页 |
·风险投资监管机关的设立 | 第42-43页 |
·充分重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 | 第43-44页 |
·风险投资内部监控模式研究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风险投资监管内容研究 | 第46-54页 |
·风险资本市场准入 | 第46-48页 |
·风险投资从业人员市场准入资格管理 | 第46-47页 |
·风险投资机构市场准入制度 | 第47-48页 |
·风险投资基金募集资金范围与投向的限制 | 第48-49页 |
·范围限制 | 第48页 |
·投向限制 | 第48-49页 |
·防范和化解风险投资风险的措施 | 第49-53页 |
·科学界定高科技企业范围 | 第49-50页 |
·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 第50-51页 |
·加强创业板市场监管 | 第51页 |
·切实加强金融监管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政府风险投资监管研究 | 第54-61页 |
·国外政府风险投资发展情况 | 第54-56页 |
·政府直接参与风险投资的必要性 | 第54页 |
·政府资金参与风险投资的方式 | 第54-56页 |
·政府进行风险投资时存在的问题 | 第56页 |
·我国政府风险投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56-57页 |
·监管部门分散,监管效率低 | 第56页 |
·政府风险投资欠缺透明度 | 第56-57页 |
·缺乏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 | 第57页 |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57页 |
·完善政府风险投资监管体制的建议 | 第57-59页 |
·完善政府风险投资项目监管的法律制度 | 第57页 |
·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体系 | 第57-58页 |
·转变政府风险投资运作方式 | 第58-59页 |
·建立政府风险投资责任追究制度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