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网络控制系统中的时延研究

提要第1-8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网络控制系统产生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10页
     ·网络控制系统产生的背景第8-9页
     ·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意义第9-10页
   ·网络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基本问题第10-14页
     ·网络诱导时延第11-12页
     ·单包传输和多包传输问题第12页
     ·数据包的丢失第12页
     ·时序错乱第12-13页
     ·网络调度第13页
     ·节点的驱动方式第13-14页
   ·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队列分析方法第14-15页
     ·随机控制分析方法第15页
     ·混杂系统分析法第15页
     ·鲁棒控制方法第15-16页
     ·预测控制方法第16页
     ·模糊控制方法第16-17页
   ·内容安排第17-18页
第2章 网络控制系统的时延分析和建模第18-34页
   ·网络控制系统的时延分析第18-22页
     ·网络时延产生的原因第18-19页
     ·网络时延的组成第19-20页
     ·时延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第20-22页
   ·网络协议第22-26页
     ·Ethernet(CSMA/CD)第22-23页
     ·ControlNet(Token-Passing Bus)第23-25页
     ·DeviceNet(CAN Bus)第25-26页
   ·短时延NCS 的建模第26-28页
     ·单包传输短时延NCS 的建模第26-27页
     ·多包传输短时延NCS 的建模第27页
     ·单包传输有数据包丢失时短时延NCS 的模建第27-28页
     ·多包传输有数据包丢失时短时延NCS 的建模第28页
   ·长时延NCS 的建模第28-33页
     ·控制器和执行器全为时钟驱动时长时延NCS 的建模第29-30页
     ·控制器为事件驱动、执行器为时钟驱动时长时延NCS 的建模第30-31页
     ·控制器为时钟驱动、执行器为事件驱动时长时延NCS 的建模第31-32页
     ·控制器和执行器全为事件驱动时长时延NCS 的建模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基于控制器端Smith 预估器时延补偿方法的研究第34-49页
   ·Smith 预估补偿原理第34-35页
   ·NCS 的结构第35-36页
   ·控制器端Smith 预估器第36-41页
     ·仿真设计与分析第37-41页
     ·Smith 预估补偿控制存在的问题第41页
   ·控制器端新型Smith 预估器第41-43页
   ·仿真设计与分析第43-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4章 基于被控对象端Smith 预估器时延补偿方法的研究第49-58页
   ·被控对象端Smith 预估器第49-51页
   ·被控对象端新型Smith 预估器第51-53页
   ·仿真设计与分析第53-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Smith 预估模糊PID 控制器的设计第58-67页
   ·模糊控制的工作原理第58-59页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第58-59页
     ·模糊控制系统的优点第59页
   ·模糊控制器设计的基本方法第59-63页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第60页
     ·精确量的模糊化方法第60-61页
     ·模糊控制规则的设计第61-62页
     ·模糊量的去模糊化第62-63页
   ·Smith 预估模糊PID 控制器的设计第63-66页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64页
     ·仿真设计与分析第64-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67-68页
   ·研究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74页
摘要第74-76页
ABSTRACT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滚动优化的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规划
下一篇:基于HMC1022的双轴磁阻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