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有限元对造桥机承载系统结构的优化设计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造桥机行业发展与未来趋势 | 第11-13页 |
·国外造桥机的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国内造桥机的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承载系统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承载系统的结构概况与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4-15页 |
·承载结构研究的目的 | 第15页 |
·优化设计的前途 | 第15-17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7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8-19页 |
2 移动模架挑梁结构分析优化 | 第19-38页 |
·MZ900S/32移动模架造桥机主要技术性能 | 第19页 |
·移动模架主要结构 | 第19-21页 |
·移动模架受力状况分析 | 第21页 |
·挑梁的受力状况分析 | 第21-24页 |
·有限元分析的应用 | 第24-27页 |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步骤 | 第24-26页 |
·有限元法的概况 | 第26-27页 |
·挑梁结构的有限元建模 | 第27-30页 |
·建立挑梁的有限元模型 | 第29页 |
·施加边界条件及载荷 | 第29-30页 |
·获取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30-32页 |
·各获取模型信息 | 第30页 |
·挑梁模型各单元详细信息列表 | 第30-31页 |
·挑梁模型各节点位移结果解答 | 第31-32页 |
·根据分析结果改进挑梁结构的布置方式 | 第32-33页 |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较理想的结构布置尺寸 | 第33-35页 |
·对修改后的挑梁结构进行分析 | 第34页 |
·获取挑梁结构优化后的分析信息 | 第34-35页 |
·挑梁模型支点(节点1,节点40)解答 | 第35页 |
·优化前后挑梁结构分析对比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8页 |
3 移动模架主梁结构优化 | 第38-62页 |
·移动模架主梁结构概述 | 第38页 |
·移动模架主梁受力状况分析 | 第38-39页 |
·移动模架主梁结构模型优化分析说明 | 第39-40页 |
·主梁结构参数化建模、编程及解答 | 第40-41页 |
·建立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40页 |
·计算工况 | 第40-41页 |
·添加载荷 | 第41页 |
·主梁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 | 第41-44页 |
·ANSYS优化设计模块 | 第44-54页 |
·ANSYS优化模块简介 | 第44页 |
·优化模块中的三大变量 | 第44-45页 |
·ANSYS优化模块中的两种求解模式 | 第45-46页 |
·ANSYS的优化方法和收敛准则 | 第46-47页 |
·可行解与不可行解 | 第47页 |
·优化设计的步骤 | 第47-54页 |
·主梁结构优化分析 | 第54-60页 |
·优化分析 | 第54-55页 |
·优化编程 | 第55-56页 |
·获取主梁结构优化设计分析结果 | 第56-57页 |
·分析各优化变量 | 第57-60页 |
·优化前后主梁结构信息对比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及资料 | 第64-69页 |
附录A 挑梁结构优化前的有限元分析程序命令流 | 第69-72页 |
附录B 挑梁结构优化后的有限元分析程序命令流 | 第72-74页 |
附录C 主梁结构参数化建模及分析程序令名流 | 第74-79页 |
附录D 主梁结构优化前重量汇总 | 第79-87页 |
附录E 主梁结构优化后重量汇总 | 第87-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