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课题来源及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0页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的相关概述 | 第11-19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6页 |
·荣辱观与杜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 | 第11-14页 |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科学内涵 | 第14-15页 |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 第15-16页 |
·建立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的意义 | 第16-19页 |
·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第16-17页 |
·有助于大学生增强传统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第17页 |
·有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建构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灌输理论 | 第19-21页 |
·列宁关于灌输理论的论述 | 第19-20页 |
·荣辱观教育须坚持灌输理论 | 第20-21页 |
·内化与外化理论 | 第21-23页 |
·内化及其基本环节 | 第21页 |
·外化及其制约因素 | 第21-22页 |
·内化与外化的关系 | 第22-23页 |
·疏通与引导理论 | 第23-24页 |
·疏通与引导的基本含义 | 第23页 |
·正确处理疏通与引导的关系 | 第23-24页 |
·教育与管理理论 | 第24-26页 |
·教育与管理的基本含义 | 第24页 |
·正确处理荣辱观教育与管理的关系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机制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26-33页 |
·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过于重视理论研究,忽略实践贯彻 | 第26页 |
·过于重视当前教育,忽视长远效果 | 第26-27页 |
·过于重视教育形式,忽视教育内容 | 第27页 |
·过于重视教育跟风,缺乏教育主动性 | 第27-28页 |
·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8-33页 |
·传统荣辱观教育的过时性 | 第28页 |
·家庭教育的偏向性 | 第28-29页 |
·社会转型带来的干扰性 | 第29-31页 |
·高校荣辱观教育的滞后性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构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的原则和途径 | 第33-47页 |
·构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 | 第33-36页 |
·高校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以成才为目的 | 第33-34页 |
·高校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以活动为载体 | 第34-35页 |
·高校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以实践为归宿 | 第35-36页 |
·构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的具体途径 | 第36-47页 |
·增强学生认同,强化学习教育机制 | 第36-38页 |
·坚持言行合一,强化实践养成机制 | 第38-39页 |
·重视联系实际,强化激励保障机制 | 第39-41页 |
·规范道德行为,强化评价考核机制 | 第41-42页 |
·丰富校园文化,强化环境育人机制 | 第42-44页 |
·发挥辐射效应,强化示范带动机制 | 第44页 |
·形成教育合力,强化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 第44-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