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1 绪论 | 第13-32页 |
·水信息系统复杂性分析 | 第13-23页 |
·从水利业务角度分析系统复杂性 | 第14-15页 |
·从软件体系结构角度分析系统复杂性 | 第15-18页 |
·从信息学角度分析系统复杂性 | 第18-23页 |
·传统水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4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论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5-32页 |
·本文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27-30页 |
·论文研究框架 | 第30-32页 |
2 水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应用模式 | 第32-59页 |
·"还原论"及其局限性 | 第32-33页 |
·综合集成理论概述 | 第33-34页 |
·应用模式的重要性 | 第34-49页 |
·解决业务领域涉及面广的需要 | 第34-38页 |
·解决信息组织多样的需要 | 第38-42页 |
·解决系统体系结构种类繁多的需要 | 第42-49页 |
·解决系统用户需求不一和开发人员参差不齐的需要 | 第49页 |
·综合集成应用模式的建立 | 第49-58页 |
·综合集成应用模式 | 第49-51页 |
·以平台为核心的应用模式 | 第51-54页 |
·以构件为核心的应用模式 | 第54-56页 |
·两种应用模式的关系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3 水信息系统综合集成研讨厅的总体框架 | 第59-81页 |
·总体框架 | 第59-60页 |
·综合集成平台 | 第60-72页 |
·人机交互接口 | 第61页 |
·研讨厅支撑环境 | 第61-65页 |
·知识处理与管理 | 第65-66页 |
·通讯与传输管理 | 第66-67页 |
·应用集成支持 | 第67-68页 |
·决策报告生成与管理 | 第68-69页 |
·系统维护 | 第69-72页 |
·服务构件 | 第72-80页 |
·构件基本概念 | 第72-76页 |
·构件描述及构件模型 | 第76-77页 |
·水利构件描述模型 | 第77-78页 |
·水利构件部署模型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4 综合集成平台设计与实现 | 第81-111页 |
·平台总体设计 | 第81-87页 |
·平台总体架构 | 第81-83页 |
·应用开发架构 | 第83-84页 |
·应用部署架构 | 第84-87页 |
·平台支撑层设计与实现 | 第87-89页 |
·Gnutella网搭建 | 第87-88页 |
·P2P交互系统设计 | 第88-89页 |
·平台资源层设计与实现 | 第89-90页 |
·实时水雨情数据库设计 | 第89页 |
·防汛管理数据库设计 | 第89-90页 |
·平台综合集成层设计与实现 | 第90-109页 |
·应用集成支持设计 | 第90-97页 |
·研讨支持环境设计 | 第97-103页 |
·基于iReport的决策报告生成与管理设计与实现 | 第103-104页 |
·系统维护设计与实现 | 第104-109页 |
·平台特点及意义 | 第109-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5 水利构件设计与实现 | 第111-137页 |
·水利构件抽取和分类 | 第111-124页 |
·按水利业务领域层次结构分类 | 第111-121页 |
·按粒度及应用组合分类 | 第121-124页 |
·基于Web服务构件的实现技术 | 第124-132页 |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 第124-125页 |
·SOA参考模型 | 第125-128页 |
·Web服务 | 第128-132页 |
·服务构件实现 | 第132-136页 |
·水利服务构件分析 | 第132-134页 |
·服务构件开发UML图 | 第134页 |
·水利服务构件开发标准 | 第134页 |
·输入输出约束 | 第134-135页 |
·开发步骤 | 第135-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6 以平台为核心的主题应用实践 | 第137-150页 |
·降雨主题确定 | 第138页 |
·绘制知识图 | 第138-143页 |
·"降雨为主"的主知识图 | 第138-139页 |
·雨情主题子知识图 | 第139页 |
·河道水情相关子知识图 | 第139-141页 |
·水库水情相关子知识图 | 第141-142页 |
·防汛管理及保障设施子知识图 | 第142-143页 |
·Web服务构件定制和与知识图关联 | 第143-146页 |
·流量过程线Web服务组合应用过程 | 第143-146页 |
·地理信息定制构件 | 第146页 |
·主题应用的运行界面 | 第146-149页 |
·雨情主题运行界面 | 第146-147页 |
·河道相关运行界面 | 第147-148页 |
·水库相关运行界面 | 第148页 |
·防汛管理及保障设施运行界面 | 第148-149页 |
·本章小结 | 第149-150页 |
7 以构件为核心的移动应用实践 | 第150-157页 |
·移动应用总体设计 | 第150-154页 |
·管理子系统设计 | 第150-151页 |
·WAP子系统设计 | 第151-153页 |
·SMS子系统设计 | 第153-154页 |
·实时雨情移动应用运行界面 | 第154页 |
·扩展业务构件进行水利应用构建 | 第154-156页 |
·本章小结 | 第156-157页 |
8 多种表现形式对综合集成应用模式支持的洪水淹没原型系统应用实践 | 第157-174页 |
·洪水淹没模拟方法简述 | 第157-161页 |
·水文模型 | 第158-160页 |
·水力学模型 | 第160-161页 |
·DEM的主要表示模型 | 第161-162页 |
·基于四叉树的金字塔模型索引方法 | 第162-166页 |
·线性四叉树的几个概念和约定 | 第162-163页 |
·线性四叉树层次编码特性剖析 | 第163页 |
·线性四叉树邻域的确定 | 第163-165页 |
·边邻域、角邻域关系判定 | 第165页 |
·基于金字塔模型的遥感显示应用实现 | 第165-166页 |
·基于等高线的洪水淹没仿真 | 第166-173页 |
·最大淹没范围的确定 | 第166页 |
·淹没区等高线的生成 | 第166-167页 |
·淹没区等高线的裁剪 | 第167-169页 |
·等高线面积的计算 | 第169-171页 |
·淹没区水体体积的计算 | 第171-172页 |
·高程的反算 | 第172页 |
·洪水淹没结果界面 | 第172-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173-174页 |
9 结论与展望 | 第174-178页 |
·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174-176页 |
·从系统复杂性和传统水信息应用系统,探讨了系统综合集成应用新模式 | 第174页 |
·提出了水信息系统综合集成研讨厅的总体框架和开展了在新模式下的应用集成创新 | 第174-175页 |
·应用多种技术和工具,实现了综合集成平台原型 | 第175-176页 |
·以Web服务为标准,把水利业务抽象为构件,设计和开发了水利服务构件库 | 第176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176-178页 |
致谢 | 第178-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179-187页 |
附录A | 第187-188页 |
一、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87页 |
二、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87-188页 |
附录B | 第188-201页 |
一、水利服务构件开发标准 | 第188-192页 |
二、JELLY | 第192-194页 |
三、输入的XML | 第194-195页 |
四、输入的SCHEMA | 第195-198页 |
五、输出的XML | 第198-199页 |
六、输出的SCHEMA | 第199-2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