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关中人口城市化与REE协调发展定量评价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指标体系研究现状第14-15页
     ·城市化发展状况研究第15-17页
     ·PREE协调发展分析第17-18页
   ·研究基本思路与方法第18-20页
     ·研究基本思路第18页
     ·研究方法第18-20页
第2章 理论基础第20-23页
   ·人口城市化理论第20-21页
   ·协调发展的含义及其评价标准第21页
     ·协调发展的含义第21页
     ·协调度与协调发展的机制第21页
   ·PREE系统理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系统)第21-23页
第3章 区域概括第23-29页
   ·自然概括第23页
   ·PREE发展状况第23-29页
     ·人口状况第24-25页
     ·经济状况第25-27页
     ·资源状况第27页
     ·环境状况第27-29页
第4章 关中地区人口城市化研究第29-33页
   ·关中人口城市化水平定量评价第29-30页
   ·关中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第30-31页
   ·陕西省区域城市化水平梯度分析第31-33页
第5章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资源、环境相关研究第33-38页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33-34页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第34-36页
   ·城市化与资源的关系第36-38页
第6章 PREE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模型第38-49页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38-40页
     ·科学性与简明性原则第38页
     ·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第38-39页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第39页
     ·区域性与可比较性原则第39页
     ·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第39-40页
   ·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0-43页
     ·指标体系选取的基本思路第40-41页
     ·PREE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第41-42页
     ·部分指标解释第42-43页
   ·PREE协调发展理论评价模型第43-49页
     ·原始数据整理第43-44页
     ·PREE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第44-46页
     ·PR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第46页
     ·PREE协调发展系统静态协调度模型第46-48页
     ·PREE协调发展系统的动态协调度模型第48页
     ·PREE系统协调度的等级划分第48-49页
第7章 关中 PREE协调发展水平定量评价第49-76页
   ·PREE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第49-50页
   ·PR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第50-53页
   ·静态协调度的测算与分析第53-57页
   ·动态协调度的测算第57-61页
   ·关中PREE协调发展区域内部对比分析第61-71页
     ·PREE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对比分析第61-63页
     ·PR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对比分析第63-64页
     ·静态协调度对比分析第64-70页
     ·动态协调度对比分析第70-71页
   ·陕西PREE协调发展水平区域内部差异第71-76页
     ·PR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差异分析第72页
     ·PREE系统静态协调度差异分析第72-73页
     ·PREE系统动态协调度差异分析第73-76页
第8章 PREE提升战略第76-80页
   ·加强退耕还林,保持水土,防治生态恶化第76页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节约型社会第76-77页
   ·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第77-78页
   ·充分发挥关中区域优势,共建和谐陕西第78-79页
   ·加强PREE协调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加大环保投入第79-80页
第9章 结语第80-84页
   ·本文结论第80-82页
   ·研究工作不足与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1页
致谢第91-92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EEEP系统分析的延安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下一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天目山旅游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