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ZmMKK10正调控细胞死亡过程的探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词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34页
    1.1 MAPK级联信号系统第11-22页
        1.1.1 MAPK级联信号系统概述第11-12页
        1.1.2 植物MAPK级联信号系统组分特征及分类第12-15页
        1.1.3 MAPK级联组分的调控第15-18页
        1.1.4 MAPK级联系统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第18-20页
        1.1.5 MAPK级联系统参与调控植物的抗逆反应第20-22页
    1.2 植物MKK的研究进展第22-24页
    1.3 植物程序性细胞死亡概述第24-30页
        1.3.1 植物PCD的分类及发生第24-27页
        1.3.2 植物PCD的调控第27-30页
    1.4 MAPK级联调控PCD第30-32页
        1.4.1 MAPK级联与ET共同调控PCD第30-31页
        1.4.2 MAPK级联与ROS共同调控PCD第31-32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2-34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4-50页
    2.1 实验材料及试剂第34-35页
        2.1.1 主要载体第34页
        2.1.2 菌株材料第34页
        2.1.3 植物材料第34页
        2.1.4 主要试剂第34-35页
    2.2 主要实验仪器第35页
    2.3 常用培养基配制第35-37页
    2.4 实验方法第37-50页
        2.4.1 植物材料的培养及处理第37-38页
        2.4.2 玉米基因的克隆及定点突变第38-41页
        2.4.3 实时定量PCR第41页
        2.4.4 玉米基因组DNA提取第41页
        2.4.5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基因植株的获得第41-44页
        2.4.6 烟草瞬时表达蛋白实验第44页
        2.4.7 原核表达蛋白载体构建及重组蛋白的纯化第44-45页
        2.4.8 体外磷酸化实验第45-46页
        2.4.9 酵母双杂交实验第46-47页
        2.4.10 植物可溶性蛋白的提取、SDS-PAGE及免疫印迹分析第47页
        2.4.11 胶内激酶活性分析第47-48页
        2.4.12 离子泄露测定实验第48页
        2.4.13 伊万斯蓝染色第48页
        2.4.14 DAB染色第48页
        2.4.15 乙烯产量测定第48页
        2.4.16 玉米原生质体瞬时表达蛋白第48-50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0-69页
    3.1 ZmMKK10编码D组MKK第50-52页
        3.1.1 ZmMKK10具有MKKs的保守序列第50-51页
        3.1.2 ZmMKK10属于D组MKK第51-52页
    3.2 ZmMKK10的激酶活性依赖于Mg~(2+)第52-53页
    3.3 ZmMKK10的表达模式及定位第53-54页
        3.3.1 ZmMKK10在玉米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第53页
        3.3.2 ZmMKK10的亚细胞定位第53-54页
    3.4 ZmMKK10在玉米中正调控细胞死亡过程第54-57页
        3.4.1 ZmMKK10的点突变第54-55页
        3.4.2 激活的ZmMKK10在玉米体内可能参与调控细胞死亡过程第55-56页
        3.4.3 ZmMKK10在玉米原生质体中正调控细胞死亡过程第56-57页
    3.5 ZmMKK10在拟南芥中激活MPK6/MPK3诱导乙烯依赖性细胞死亡第57-64页
        3.5.1 ZmMKK10在拟南芥体内诱导细胞死亡过程第57-60页
        3.5.2 ZmMKK10在拟南芥体内激活MPK6/MPK3第60-61页
        3.5.3 ZmMKK10激活MPK6/MPK3诱导细胞死亡过程第61-62页
        3.5.4 ZmMKK10激活MPK6/MPK3引起的细胞死亡部分依赖于乙烯生成第62-64页
    3.6 ZmMKK10激活MPK6/MPK3引起的细胞死亡依赖于H_2O_2积累第64-66页
    3.7 ZmMPK3和ZmMPK7是ZmMKK10的下游MAPK第66-69页
        3.7.1 ZmMPK2/3/7/8和ZmSIMK与ZmMKK10在酵母中互作第66-67页
        3.7.2 ZmMPK3和ZmMPK7在体外被ZmMKK10直接磷酸化第67-69页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第69-73页
    4.1 ZmMKK10正调控细胞死亡第69-70页
    4.2 ZmMKK10下游底物MPK第70页
    4.3 ZmMKK10-ZmMPK3/ZmMPK7级联调控细胞死亡第70-71页
    4.4 ZmMKK10诱导的细胞死亡与ET的关系第71页
    4.5 ZmMKK10诱导的细胞死亡与H_2O_2的关系第71-72页
    4.6 展望第72-73页
第五章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7页
致谢第87-88页
个人简历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奥运会后青岛市旅游人力资源发展研究
下一篇:‘中砧1号成龄期绿枝插穗难生根的分子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