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油料作物病虫害论文--大豆病虫害论文

应用根际促生细菌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6页
英文摘要第16-19页
前言第19-20页
第一章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研究进展第20-42页
 一、微生物肥料研发现状第20-22页
 二、PGPR作为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第22-24页
 三、PGPR种类第24-28页
 四、PGPR与宿主植物的关系第28-29页
 五、PGPR作用机制第29-38页
 六、PGPR生防作用的不稳定性及可能的改进策略第38-42页
第二章 大豆根际促生细菌的筛选第42-5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2-4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4-48页
   ·大豆胞囊线虫生防菌株的筛选第44页
   ·大豆根际促生菌的田间筛选第44-45页
   ·大豆根际促生菌的室内筛选第45-48页
   ·大豆根际促生菌稳定性测试第48页
 3 小结第48-50页
第三章 大豆促生菌的鉴定第50-85页
 第一节 大豆促生菌的形态学及生理生化性状分类第50-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0-5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3-60页
   ·形态学特征第53-54页
   ·生理生化反应第54-60页
  3 小结第60页
 第二节 细菌分子生物学(16SrDNA)手段鉴定第60-8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1-6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3-83页
   ·细菌基因组全DNA的提取第63-64页
   ·16SrRNA/DNA的PCR扩增产物第64页
   ·16SrRNA/DNA序列测定第64-82页
   ·大豆促生菌的系统发育关系第82-83页
  3 小结第83-85页
第四章 大豆促生菌制剂的初步研究第85-103页
 第一节 大豆促生菌制剂的研制第85-9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5-8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7-93页
   ·两菌株的互作第87-88页
   ·不同剂型促生性比较第88-91页
   ·PGPR制剂效果测定第91-92页
   ·化肥对PGPR制剂的影响第92-93页
  3 小结第93-95页
 第二节 大豆促生菌制剂的应用效果第95-10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5-9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6-102页
   ·生理小种的监测第96-97页
   ·PGPR制剂的生防效果第97-99页
   ·PGPR制剂对大豆苗期生长的影响第99页
   ·成熟期PGPR制剂对大豆生理指标的影响第99-102页
  3 小结第102-103页
第五章 大豆促生菌培养条件研究第103-11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03-10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7-116页
   ·菌量与吸光度相关性的测定第107页
   ·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第107-108页
   ·单因子试验第108-111页
   ·培养基优化正交试验第111-112页
   ·环境条件的影响第112-116页
 3 小结第116-117页
第六章 大豆促生菌生防效果的测定第117-124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17-12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20-123页
   ·菌悬液对各种靶标线虫的毒力测定第120页
   ·细菌发酵液对各种靶标线虫的毒力测定第120-121页
   ·不同稀释倍数的细菌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测定第121页
   ·不同稀释倍数的灭菌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测定第121-122页
   ·5×稀释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的影响第122页
   ·细菌菌株对大豆根腐病原真菌拮抗性检测第122-123页
 3 小结第123-124页
第七章 大豆促生菌Sneb207定殖规律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第124-13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4-12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27-131页
   ·供试菌株天然抗药性检测第127-128页
   ·标记菌株与原始菌株的比较第128页
   ·标记菌株的稳定性检测第128页
   ·标记菌株回收检测第128-129页
   ·标记菌株在大豆根部的定殖动态第129页
   ·环境对菌株Sneb207定殖的影响第129-131页
   ·菌株Sneb207对土壤中可培养的主要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第131页
 3 小结第131-133页
第八章 大豆促生菌Sneb207促生机理研究第133-14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33-13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37-142页
   ·解钾能力第137页
   ·解磷能力第137-138页
   ·对根部质子分泌作用的影响第138-139页
   ·联合固氮能力鉴定第139页
   ·硝酸还原酶NPA活力的测定第139-140页
   ·根系活力的测定第140-141页
   ·根系ATP酶活力的测定第141-142页
 3 小结第142-143页
第九章 根际促生菌Sneb207诱导大豆系统抗性的研究第143-161页
 第一节 促生菌Sneb207诱导大豆系统抗性的验证第143-14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44-14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45-147页
   ·发病土壤内病原微生物的分离第145页
   ·ISR的发现第145-146页
   ·裂根法验证ISR第146页
   ·10~3 cfu/ml Sneb207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毒力测定第146-147页
  3 小结第147-148页
 第二节 PGPR诱导大豆物理结构的变化第148-15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48-15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50-152页
   ·大豆组织内线虫的染色第150-151页
   ·大豆根部冰冻切片第151-152页
  3 小结第152页
 第三节 PGPR诱导大豆防御酶系的变化第152-16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52-15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56-160页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156页
   ·过氧化物酶(POD)酶活的测定第156-157页
   ·多酚氧化酶(PPO)酶活的测定第157-158页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的测定第158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的测定第158-159页
   ·过氧化氢酶(CAT)酶活的测定第159-160页
  3 小结第160-161页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第161-168页
 1.大豆根际促生细菌的筛选及鉴定第161-163页
 2.大豆促生菌制剂的初步研究第163页
 3.大豆促生菌Sneb207的根际环境适应性第163-164页
 4.大豆促生菌Sneb207的促生机理第164-165页
 5.大豆促生菌Sneb207可诱导大豆产生系统抗性第165-167页
 6.展望第167-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86页
致谢第186-187页
附录第187页

论文共1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豆抗胞囊线虫机制及与抗性相关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下一篇:雨久花对磺酰脲类除草剂抗药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