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部分 青岛流清河湾扇贝养殖笼大型污损生物的挂板调查 | 第12-3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0页 |
1 海洋污损生物的危害 | 第12-13页 |
2 海洋污损生物的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3 海洋污损生物群落的演替 | 第16-17页 |
4 海洋污损生物的防除 | 第17-18页 |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青岛流清河湾扇贝养殖笼大型污损生物的挂板调查 | 第20-31页 |
1 材料方法 | 第20-21页 |
·实验地点 | 第20页 |
·实验时间 | 第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测定和数据分析 | 第21页 |
2 调查结果 | 第21-27页 |
·污损生物种类组成 | 第21页 |
·污损生物的生物量 | 第21-25页 |
·污损生物的垂直分布 | 第25-26页 |
·物种多样性的年周期变化 | 第26-27页 |
3 讨论 | 第27-31页 |
·青岛流清河湾扇贝养殖笼污损生物组成和分布特点 | 第27-28页 |
·污损生物群落的演替及影响因素 | 第28-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6页 |
第二部分 栉孔扇贝卵黄蛋白原cDNA 全长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 第36-9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36-50页 |
1 卵黄蛋白原的合成方式 | 第36-39页 |
·外源性卵黄蛋白原合成 | 第36-37页 |
·内源性卵黄蛋白原合成 | 第37-38页 |
·采用两种合成方式 | 第38页 |
·软体动物卵黄蛋白原的合成 | 第38-39页 |
2 卵黄蛋白原的生化特点 | 第39-42页 |
·无脊椎动物卵黄蛋白原的生化特点 | 第40-41页 |
·脊椎动物卵黄蛋白原的生化特点 | 第41-42页 |
3 卵黄蛋白原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 | 第42-45页 |
·无脊椎动物卵黄蛋白原的基因克隆 | 第43-44页 |
·脊椎动物卵黄蛋白原的基因克隆 | 第44-45页 |
4 卵黄蛋白原合成的激素诱导 | 第45-47页 |
·无脊椎动物卵黄蛋白原合成的激素诱导 | 第46-47页 |
·脊椎动物卵黄蛋白原合成的激素诱导 | 第47页 |
5 卵黄蛋白原的生物学功能 | 第47-48页 |
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48-50页 |
第二章 栉孔扇贝 Cf-vtg 基因的克隆和序列特征分析 | 第50-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6页 |
·实验材料 | 第50-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6页 |
2 结果 | 第56-61页 |
·Cf-vtg 基因cDNA 片段的克隆策略 | 第56-58页 |
·Cf-vtg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特征 | 第58页 |
·氨基酸序列特征 | 第58-61页 |
3 讨论 | 第61-64页 |
第三章 栉孔扇贝Cf-vtg 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 | 第64-8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5-72页 |
·实验材料 | 第65-66页 |
·实验方法 | 第66-72页 |
2 结果 | 第72-76页 |
·Cf-vtg 基因时空表达的半定量RT-PCR 分析 | 第72-73页 |
·卵巢组织学观察及Cf-vtg 基因表达的原位杂交分析 | 第73-76页 |
3 讨论 | 第76-82页 |
第四章 转录水平上分析雌二醇对栉孔扇贝VTG 合成的影响 | 第82-86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82-84页 |
·实验材料 | 第82-83页 |
·实验方法 | 第83-84页 |
2 结果 | 第84页 |
3 讨论 | 第84-86页 |
小结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5页 |
已完成论文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