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大豆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f3h)RNA干扰型载体的构建及功能验证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8页
   ·大豆类黄酮的研究第13-17页
     ·类黄酮的结构与作用第13页
     ·大豆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第13-15页
     ·f3h 的研究第15-17页
   ·RNAi 的研究第17-21页
     ·RNAi 的发现第17页
     ·RNAi 的原理第17-18页
     ·RNAi 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第18-19页
       ·植物基因功能的研究第18-19页
       ·植物抗逆方面的研究第19页
       ·植物的品质改良第19页
     ·RNAi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19-21页
       ·载体结构的选择第20-21页
       ·目的基因片段的选择第21页
   ·毛状根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第21-26页
     ·发根农杆菌与Ri 质粒第22页
     ·发根农杆菌转化机制第22-23页
     ·毛状根的应用第23-26页
       ·用毛状根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第23-25页
       ·毛状根培养技术在理论研究中的应用第25-26页
       ·毛状根再生获得转基因植物和培育作物新品种第26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28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8-51页
   ·材料和试剂第28-31页
     ·植物材料第28页
     ·质粒和菌种第28页
     ·实验试剂第28-29页
     ·培养基和溶液配方第29-31页
     ·PCR 扩增所用引物列表第31页
   ·实验方法第31-51页
     ·植物总RNA 的提取(TRIzol 法)及检测第31-34页
     ·cDNA 的合成第34-35页
     ·目的片段的克隆PCR 反应第35页
     ·目的片段的电泳回收第35-36页
       ·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DNA第35-36页
       ·从溶液中回收DNA第36页
     ·载体pMD18-T vector 和目的DNA 片断的连接第36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第36-38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12 法)第36-37页
       ·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热激法)第37-38页
     ·质粒DNA 的提取第38-40页
       ·质粒的少量提取与鉴定(碱法)第38-39页
       ·质粒的大量提取第39-40页
     ·f3h RNAi 植物表达载体(P1304+-F3h-RNAi)的构建第40-42页
       ·pHANNIBAL-F3h 的构建第40-41页
       ·pHANNIBAL-F3h-RNAi 的构建第41-42页
       ·P1304+-F3h-RNAi 的构建第42页
     ·植物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第42-44页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12 法)第42-43页
       ·植物表达载体导入感受态农杆菌(冻融法)第43-44页
     ·发根农杆菌诱导大豆毛状根的生成第44-45页
       ·种子消毒和萌发(合丰47)第44页
       ·农杆菌的预培养第44-45页
       ·农杆菌侵染第45页
       ·农杆菌的去除第45页
     ·植物基因组DNA 提取第45-47页
     ·毛状根PCR 检测第47-48页
     ·定量PCR 分析第48-50页
       ·半定量PCR第48-49页
       ·Real Time PCR 分析第49-50页
     ·HPLC 测定毛状根中类黄酮含量第50-51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51-66页
   ·植物不同组织总RNA 的提取第51-52页
   ·目的基因克隆第52-53页
   ·f3h 基因RNAi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3-57页
     ·pHANNIBAL-F3h-RNAi 的构建第53-54页
     ·P1304+-F3h-RNAi 的构建第54-57页
   ·植物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第57-58页
   ·毛状根的生成情况分析第58-59页
   ·毛状根的PCR 检测第59-61页
   ·定量PCR 分析第61-64页
     ·半定量PCR第62页
     ·Real Time PCR 反应分析第62-64页
   ·HPLC 分析毛状根中类黄酮的含量变化第64-66页
第四章 讨论第66-69页
   ·RNAi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6-67页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化第67-68页
   ·转化毛状根的分析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8页
致谢第78-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0-82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DES2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下一篇:假单胞菌株M18中pqsR基因的功能鉴定及las和rhl群体感应系统级联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