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DES2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专业综述一: 水稻基因组学研究进展第11-18页
   ·水稻作为模式单子叶植物的原因第11-13页
     ·水稻基因组大小第11页
     ·水稻与其它禾本科作物的共线性第11-13页
     ·水稻的遗传可操作性第13页
   ·水稻结构基因组学第13-15页
     ·水稻遗传图谱的构建第13-14页
     ·水稻物理图谱的构建第14页
     ·基因组测序第14-15页
   ·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第15-18页
     ·水稻突变体的建立方法第15-16页
     ·水稻突变体库第16页
     ·图位克隆技术(map-based cloning)第16-18页
第二章 专业综述二: 水稻的形态发育研究第18-34页
   ·水稻的形态学特征第18-28页
     ·叶第18-21页
     ·茎第21-23页
     ·分蘖(tiller)第23-25页
     ·穗(panicle)第25-26页
     ·花器官发育第26-28页
   ·高等植物的形态建成第28-34页
     ·调控SAM 的分子机制第28-30页
     ·叶腋分生组织(Axillary meristem, AM)的起始和侧部器官的发育第30-32页
     ·影响水稻形态发育的基因第32-34页
引言第34-35页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第35-38页
   ·植物材料第35页
   ·DNA 提取第35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分子标记第35-36页
   ·在 des2 区域新发展的分子标记第36页
   ·连锁图谱的构建第36页
   ·质粒构建第36-37页
   ·蛋白纯化及体外泛素化检测第37-38页
第四章 结果第38-48页
   ·des2 表型分析第38-39页
   ·des2 的遗传分析第39页
   ·des2 的初定位第39-41页
   ·des2 的精细定位第41-43页
   ·des2 和 des5 显示出显著增效的遗传相互作用第43-44页
   ·DES 蛋白作用的假设模型第44-45页
   ·假设模型的证明第45-48页
     ·质粒构建第45-46页
     ·蛋白的纯化第46页
     ·体外泛素化测定第46-48页
第五章 讨论第48-51页
   ·des2 作为弱突变的价值第48页
   ·des2 des5 增效的相互作用暗示它们潜在的作用方式第48-49页
   ·叶腋分枝的发育在多个分子水平上受到调控第49页
   ·植物激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迷迭香留香干燥技术研究
下一篇:大豆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f3h)RNA干扰型载体的构建及功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