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专线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我国客运专线的运输组织模式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通过能力的概念及能力计算方法 | 第15-29页 |
·通过能力的概念 | 第15-16页 |
·传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 第16-26页 |
·区间通过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 第17-18页 |
·非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 第18-26页 |
·客运专线通过能力常用的计算方法 | 第26-29页 |
·扣除系数计算法 | 第27-28页 |
·计算机模拟法 | 第28-29页 |
3 列车运行图相关因素分析 | 第29-42页 |
·运行列车组和列车种类组 | 第29-31页 |
·运行列车组 | 第29-30页 |
·列车种类组 | 第30-31页 |
·列车间隔时间分析 | 第31-33页 |
·列车间隔时间和最小列车间隔时间 | 第31-32页 |
·双线自动闭塞区段最小列车间隔时间 | 第32页 |
·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 | 第32-33页 |
·列车晚点时间分析 | 第33-36页 |
·列车进入晚点时间 | 第33-35页 |
·列车后效晚点时间 | 第35-36页 |
·平均缓冲时间分析 | 第36-41页 |
·列车运行质量评价指标 | 第36页 |
·列车运行图可调整度分析 | 第36-38页 |
·必要的平均缓冲时间 | 第38-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按时段划分的客运专线通过能力计算 | 第42-55页 |
·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42-43页 |
·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相关因素的分析计算 | 第43-48页 |
·客运专线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 | 第43页 |
·客运专线的列车进入晚点分布 | 第43-46页 |
·客运专线的必要平均缓冲时间 | 第46-48页 |
·按时段划分的客运专线通过能力计算 | 第48-52页 |
·计算时段的划分和确定 | 第48-50页 |
·按时段划分的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种类及其计算 | 第50-52页 |
·高峰小时通过能力 | 第52-54页 |
·高峰小时通过能力计算 | 第52-53页 |
·必要的平均缓冲时间与高峰时段长度的关系分析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计算实例 | 第55-60页 |
·石太客运专线简介 | 第55-56页 |
·石太客运专线通过能力因素确定 | 第56-58页 |
·石太客运专线通过能力计算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0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