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0-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46页 |
·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的基因调控网络 | 第11-20页 |
·植物逆境胁迫和抗逆性概述 | 第11页 |
·植物非生物胁迫诱导表达基因的功能 | 第11-16页 |
·植物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 | 第16-17页 |
·ABA-依赖的胁迫信号传导通路 | 第17-19页 |
·ABA-不依赖的胁迫信号传导通路 | 第19-20页 |
·AP2/ERF 类转录因子 | 第20-26页 |
·AP2/ERF 类转录因子概述 | 第20-21页 |
·AP2/ERF 类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 | 第21-22页 |
·AP2/ERF 类转录因子的功能分类 | 第22-26页 |
·AP2/ERF 结构域的起源与进化 | 第26页 |
·DREB 亚族转录因子及DRE 介导的胁迫信号通路 | 第26-39页 |
·DRE 元件与DREB 亚族转录因子概述 | 第26-27页 |
·DREB 类转录因子各组成员功能分析 | 第27-39页 |
·胁迫相关的EAR-motif 类转录抑制子 | 第39-44页 |
·转录激活子与转录抑制子 | 第39-41页 |
·含EAR-motif 类转录抑制子的功能分析 | 第41-44页 |
·问题的提出及本研究的目的 | 第44-46页 |
第2章 棉花中转录抑制子GhDBP1 的功能分析 | 第46-74页 |
·本章引论 | 第46-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57页 |
·植物材料 | 第47页 |
·质粒与宿主菌 | 第47-48页 |
·试剂、试剂盒和常规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植物材料培养与处理条件 | 第49-50页 |
·GhDBP1 过量表达拟南芥植株的获得 | 第50-51页 |
·GhDBP1 基因启动子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活性分析 | 第51-52页 |
·烟草叶片中的瞬时表达实验 | 第52-54页 |
·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 | 第54-56页 |
·相对离子渗漏率(Relative electrolyte leakage)的测定 | 第56-5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7-73页 |
·GhDBP1 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57-58页 |
·GhDBP1 转录抑制区的鉴定 | 第58-63页 |
·GhDBP1 启动子的活性分析 | 第63-68页 |
·GhDBP1 过量表达的转基因拟南芥对高盐胁迫的耐受性 | 第68-71页 |
·转基因拟南芥中高盐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3章 拟南芥中转录抑制子 RAP2.1 的功能分析 | 第74-108页 |
·本章引论 | 第74-7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5-88页 |
·植物材料 | 第75页 |
·试剂、试剂盒和常规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 第75-76页 |
·植物材料的培养与处理条件 | 第76-77页 |
·蛋白原核表达与纯化 | 第77-79页 |
·凝胶滞留(Gel-shift)实验 | 第79页 |
·RAP2.1 转基因植物的获得与鉴定 | 第79-82页 |
·RAP2.1 基因的启动子分析 | 第82页 |
·拟南芥叶片中的瞬时表达实验 | 第82-83页 |
·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 | 第83页 |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 | 第83-8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8-107页 |
·RAP2.1 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88-90页 |
·RAP2.1 与DRE 元件的结合活性分析 | 第90-91页 |
·RAP2.1 的转录调节活性分析 | 第91页 |
·RAP2.1 基因的诱导表达模式 | 第91-95页 |
·RAP2.1 突变体和过量表达拟南芥的胁迫耐受性分析 | 第95-100页 |
·RAP2.1 下游靶基因分析 | 第100-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4章 结论及创新点 | 第108-115页 |
·结论 | 第108-109页 |
·讨论 | 第109-113页 |
·DREB 类转录抑制子的生物学功能 | 第109-110页 |
·DREB 类转录抑制子的抑制机制 | 第110-112页 |
·DREB 类转录抑制子的调控 | 第112-113页 |
·本论文中的创新点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