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铁路运输经济论文--中国铁路运输经济论文

国民政府铁道部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绪论第13-26页
 一、选题意义第13-14页
 二、学术回顾第14-22页
 三、相关资料第22-24页
 四、研究思路第24-25页
 五、创新与不足第25-26页
第一章 部制变迁——铁道部的成立与沿革第26-45页
 第一节 铁路专管部制的历史动力诉求第26-32页
  一、近代铁路管理机构发展趋势诉求第26-28页
  二、近代社会发展的诉求第28-31页
  三、迎合国民政府的政治诉求第31-32页
 第二节 铁道部的成立第32-35页
  一、酝酿与成立第32-34页
  二、组织完备与部务交接第34-35页
 第三节 铁道部的三个发展时期第35-42页
  一、孙科时期第35-37页
  二、顾孟余时期第37-39页
  三、张嘉璈时期第39-42页
 第四节 铁路专管部制的结束:铁道部的归并第42-45页
  一、铁道部的归并第42-43页
  二、铁道部归并的因素第43-45页
第二章 部制建构:人事层面——铁道部的人事管理第45-84页
 第一节 部路人事机关第45-46页
 第二节 人事编制第46-51页
 第三节 人员薪资与福利第51-68页
  一、人员薪资第51-58页
  二、福利第58-68页
 第四节 部路员司管理第68-84页
  一、任免第68-75页
  二、考绩第75-76页
  三、员司服务与训育第76-84页
第三章 部制建构:机构层面——铁道部的组织机构第84-100页
 第一节 铁道部的中央机构第84-88页
  一、四司二厅第84-85页
  二、处、室及各专业委员会第85-88页
 第二节 铁道部的地方机构第88-92页
  一、直辖国有铁路组织机构第88-91页
  二、直辖路警管理局第91-92页
 第三节 铁道部的附属机构第92-100页
  一、交通大学第92-95页
  二、扶轮中小学第95-97页
  三、国道设计委员会第97-100页
第四章 部制建构:法制层面——铁道部时期的铁路法制第100-130页
 第一节 铁路法制的诉求第100-103页
  一、法制的基本诉求与终级诉求第100-101页
  二、终极诉求的历史源渊第101-103页
 第二节 《铁道法》主导下的铁路法制第103-123页
  一、历史积累与《铁道法》的诞生第104-106页
  二、部路行动的底本:中央与地方组织法第106-110页
  三、铁路客货运输通则第110-113页
  四、铁路建设与管理法规第113-123页
 第三节 铁路法制的境遇与阻力第123-130页
  一、铁路法制的境遇第123-125页
  二、阻力:强社会和部门利益第125-130页
第五章 部制效益(上——铁道部与近代中国铁路事业:旧路整理第130-191页
 第一节 铁路事业发展的新起点第130-138页
  一、线路分布第130-131页
  二、经营状况第131-134页
  三、管理效能第134-138页
 第二节 改善铁路管理制度第138-163页
  一、增强部路行政统一第138-143页
  二、改进材料管理第143-146页
  三、调整运价制度第146-150页
  四、完善会计与统计制度第150-159页
  五、确立铁路技术标准第159-163页
 第三节 恢复与扩充铁路业务第163-177页
  一、联运的恢复与发展第163-170页
  二、负责运输的开启第170-173页
  三、其他业务的发展第173-177页
 第四节 债务整理与债信提高第177-185页
  一、债务整理的动因第178-180页
  二、债务整理的实施第180-183页
  三、债务整理的备战意义第183-185页
 第五节 路工改造第185-191页
  一、抽换钢轨与枕木第185-186页
  二、整修桥梁与车站第186-188页
  三、整理、添加车辆第188-191页
第六章 部制效益(下——铁道部与近代中国铁路:路工规划与建设第191-214页
 第一节 铁路规划的制定第191-198页
  一、初期的铁路规划第191-196页
  二、后期的铁路规划第196-198页
 第二节 备战背景下的路工建设第198-209页
  一、路工的续修与延展第198-202页
  二、新路的赶筑第202-209页
 第三节 其它重要工程建设第209-214页
  一、首都轮渡工程第209-211页
  二、连云港码头第211-214页
结语:部制变迁的作用与评述第214-229页
 一、推动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第214-218页
 二、振兴实业的努力与成效第218-222页
 三、负担铁路备战与抗战的使命第222-226页
 四、成功亦或失败:发展与不发展第226-229页
参考文献第229-244页
读博期间发表的文章第244-245页
致谢第245-246页

论文共2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期货市场的历史与发展研究
下一篇: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研究(1840~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