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论 | 第9-1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2、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国内学者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论述 | 第11-13页 |
2、有关国外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论述 | 第13页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1、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论文写作的基本框架 | 第14-15页 |
(四)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15-16页 |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分析 | 第16-29页 |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学理界定和基本特征 | 第16-21页 |
1、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学理界定 | 第16-17页 |
2、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 第17-21页 |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思想资源 | 第21-26页 |
1、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 | 第21-22页 |
2、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 第22-23页 |
3、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 | 第23-24页 |
4、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资源 | 第24-26页 |
(三) 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价值 | 第26-29页 |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6页 |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现状 | 第29-33页 |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 第36-50页 |
(一) 《概论》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 第36-39页 |
1、《概论》课程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 | 第36-38页 |
2、研究性学习能提高《概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 第38页 |
3、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概论》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保证 | 第38-39页 |
(二) 《概论》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原则 | 第39-40页 |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 第39页 |
2、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统一的原则 | 第39-40页 |
(三) 《概论》课程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 第40-41页 |
(四) 《概论》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 第41-43页 |
1、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 第41页 |
2、《概论》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安排 | 第41-43页 |
(五) 《概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 第43-50页 |
1、理论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动员 | 第43页 |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 第43-44页 |
3、搜集资料、形成观点 | 第44-45页 |
4、成果展示 | 第45-47页 |
5、考核评价 | 第47-50页 |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对策 | 第50-60页 |
(一) 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保障机制 | 第50-51页 |
(二) 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实践性教学体系 | 第51-53页 |
(三)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 第53-57页 |
(四) 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多元评价体系 | 第57-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74页 |
后记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