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各种材料器物论文--陶、瓷、砖瓦论文

甘肃卓尼藏族龙纹图形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绪论第10-24页
 一、选题的理由第12-13页
 二、论文选题的意义第13-14页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动态第14-21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21-24页
第一章 卓尼藏族龙纹的分类考察第24-58页
 第一节 龙纹图形的概念第24-30页
  一、龙纹的定义第25-26页
  二、龙纹的种类第26-28页
  三、龙纹的传播第28-30页
 第二节 龙纹的考察范围第30-32页
  一、禅定寺第30-31页
  二、杓哇寺第31页
  三、阿子滩乡第31-32页
  四、洮砚乡第32页
 第三节 龙纹的样式第32-36页
  一、动物形龙第32-35页
  二、人形化的龙第35-36页
 第三节 不同场景中的龙纹第36-58页
  一、宗教活动中的龙纹第36-50页
  二、民俗文化中的龙纹第50-52页
  三、日常生活中的龙纹图形第52-58页
第二章 卓尼藏族龙纹图形的形成第58-78页
 第一节 龙纹图形的起源第59-64页
  一、《十万龙经》的成书时间与龙纹起源的关系第60-61页
  二、《十万龙经》的成书地点与龙纹起源的关系第61-62页
  三、《十万龙经》的内容与龙纹起源的关系第62-64页
 第二节 龙纹艺术形成的原因第64-68页
  一、对财富的需求第64-66页
  二、对疾病的恐惧第66-67页
  三、对自然和自然现象的敬畏第67-68页
 第三节 龙纹的形成要素第68-71页
  一、原始文化的传承第68-69页
  二、佛教文化的影响第69-70页
  三、道教文化的影响第70-71页
 第四节 龙纹的发展阶段第71-78页
  一、龙的威吓阶段第72-74页
  二、龙的温和阶段第74-75页
  三、龙的神圣阶段第75页
  四、龙的世俗阶段第75-78页
第三章 卓尼藏族龙纹的艺术特征第78-104页
 第一节 图解式的叙事性第78-87页
  一、构图的叙事性第79-82页
  二、造型的叙事性第82-84页
  三、色彩的叙事性第84-87页
 第二节 功用性的程式化第87-93页
  一、造型手段的程式化第88-91页
  二、制作过程的程式化第91-93页
 第三节 表现材料的地域性第93-97页
  一、制笔第94页
  二、颜料第94-97页
 第四节 理想的物化性第97-104页
  一、精神、情感的物化第97-100页
  二、宗教思想的物化第100-101页
  三、内容的隐喻性第101-104页
第四章 卓尼藏族龙纹的内涵第104-123页
 第一节 见素抱朴的思想性第104-108页
  一、对自然地顺应与尊重第105-106页
  二、对社会价值观的调整第106-107页
  三、对个体意识的养成第107-108页
 第二节 克己爱物的生态意识第108-111页
  一、献供龙王宝瓶彰显的生态意识第109-110页
  二、民间传说中体现的生态意识第110-111页
 第三节 兴象高远的前瞻性第111-113页
  一、龙纹图形"万物有灵,众生平等"思想的前瞻性第111-112页
  二、神水拜祭活动中的忧患意识第112-113页
 第四节 虔诚、达观的情感流露第113-115页
  一、虔诚的情感表现第113-114页
  二、达观的包容性第114-115页
 第五节 驱吉避祸的祈愿性第115-123页
  一、自然生态的印痕第115-117页
  二、历史文化的记忆第117-119页
  三、心灵希冀的展演第119-123页
第五章 龙纹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作用与启示第123-132页
 第一节 龙纹图形内涵的作用第123-127页
  一、对设计者价值理念的调整第124-125页
  二、对设计中和谐生态观的培养第125-126页
  三、对不同文化观念的调和第126页
  四、对不同流派和谐发展的促进第126-127页
 第二节 龙纹图形对现代设计的启示第127-132页
  一、对构建绿色设计概念的启示第128-129页
  二、龙纹艺术造型观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第129-130页
  三、龙纹艺术色彩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第130-131页
  四、用龙纹艺术理念为现代设计创造生命力第131-132页
结语第132-135页
 一、自然环境是龙纹图形存在和传承的基础第132页
 二、多元文化是龙纹图形发展和形成的生命力第132-133页
 三、精神内涵是龙纹图形现实存在的根本要素第133-134页
 四、对龙纹图形的研究对现代设计有着启示的作用第134页
 五、余论第134-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0-142页
附图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宁玛派大圆满法见地与修行果研究
下一篇: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