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中小学女教师流动研究--以湖南省教育硕士群体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问题的提出第10页
   ·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1-16页
     ·国内外女性主义研究综述第11-13页
     ·现有教师流动研究综述第13-16页
   ·研究视角第16-17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二章 概念的界定及相关理论概述第18-30页
   ·相关概念第18-23页
     ·中小学女教师流动第18-19页
     ·女性主义第19-20页
     ·父权制第20-21页
     ·社会性别第21-22页
     ·女性自我第22-23页
   ·西方女性主义流派及观点第23-30页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第23-24页
     ·激进女性主义第24页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第24-25页
     ·后现代女性主义第25-26页
     ·其他女性主义流派第26-30页
第三章 中小学女教师流动的现状探析——以湖南省教育硕士群体为例第30-38页
   ·问卷设计的调查及实施第30-32页
     ·调查的对象及范围第30页
     ·调查问卷编制第30-32页
   ·中小学女教师流动现象透视第32-38页
     ·湖南省教育硕士群体的基本情况第32-33页
     ·中小学女教师流动现状调查第33-38页
第四章 中小学女教师流动影响因素解析第38-44页
   ·个人因素与中小学女教师流动第38-39页
     ·年龄特征第38-39页
     ·教龄长短第39页
   ·家庭因素与中小学女教师流动第39-40页
     ·婚姻第39-40页
     ·子女第40页
   ·职业境遇与中小学女教师流动第40-44页
     ·工作感受第40-41页
     ·生存状况满意度第41页
     ·职业幸福感第41-44页
第五章 中小学女教师流动障碍探究第44-62页
   ·传统性别文化束缚第44-49页
     ·父权制束缚下的性别文化第44-46页
     ·中小学女教师职业发展中的角色冲突第46-49页
   ·制度性与政策性障碍第49-52页
     ·制度性障碍第49-51页
     ·政策性障碍第51-52页
   ·中小学女教师流动支持系统不完备第52-57页
     ·中小学聘任机制不完善第53-55页
     ·中小学“玻璃天花板”效应尚未突破第55-57页
   ·中小学女教师自我意识薄弱第57-62页
     ·中小学女教师依赖心理和弱者心态第57-58页
     ·中小学女教师社会性别敏感度低第58-62页
第六章 促进中小学女教师流动的对策第62-68页
   ·构建和谐的性别文化体系,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第62-63页
     ·转换传统性别文化模式第62页
     ·推动家务劳动社会化进程第62-63页
   ·改进政府宏观管理,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第63-65页
     ·加大教师流动的法律保障力度第63-64页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64页
     ·拆除户籍藩篱第64-65页
   ·改革学校管理制度,优化中小学女教师流动空间第65-66页
     ·权责合一,实现中小学女教师聘任契约化管理第65-66页
     ·评聘公平透明,顶破中小学“玻璃天花板”第66页
   ·摆脱女性自身弱点,打破中小学女教师流动的自我禁锢第66-68页
     ·强化中小学女教师自我意识第66页
     ·培养中小学女教师群体解放意识第66-67页
     ·树立中小学女教师角色代偿观念第67-68页
结语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致谢第75-76页
附录A 调查问卷第76-80页
附录B 访谈提纲第80-81页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谈提纲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德育生活化研究
下一篇:农村中学教师职业认同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