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5页 |
图目录 | 第15-17页 |
表目录 | 第17-19页 |
1 绪论 | 第19-25页 |
·转型变革是我国企业创业的重要趋势 | 第19-21页 |
·我国企业转型变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1-22页 |
·企业转型中的危机与战略选择的关系 | 第22-25页 |
2 理论回顾与研究框架 | 第25-81页 |
·组织危机相关研究回顾 | 第25-40页 |
·组织危机的概念和特征 | 第25-28页 |
·组织危机感维度及测量 | 第28-31页 |
·相关概念的辨析与说明 | 第31-35页 |
·组织危机感的影响前因:赋义理论的观点 | 第35-36页 |
·组织危机感的影响前因:创业理论的启示 | 第36-40页 |
·组织变革和转型理论回顾 | 第40-61页 |
·组织变革的概念和内容 | 第41-42页 |
·组织变革的过程模型 | 第42-44页 |
·组织变革的动力要素 | 第44-46页 |
·危机中的组织变革:组织转型 | 第46-47页 |
·组织转型策略:四因素模型 | 第47-52页 |
·组织转型过程模型 | 第52-55页 |
·组织转型的影响因素 | 第55-59页 |
·组织危机感与组织转型变革 | 第59-61页 |
·危机下的战略选择理论回顾 | 第61-71页 |
·展望理论及其观点 | 第62页 |
·框架和框架效应 | 第62-67页 |
·展望理论在组织研究中的应用 | 第67-68页 |
·展望理论在组织研究中受到的批评 | 第68-69页 |
·威胁-僵化观点及其在组织研究中的应用 | 第69-71页 |
·展望理论与威胁-僵化观点的比较 | 第71页 |
·创业绩效研究概述 | 第71-72页 |
·以往研究的局限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72-78页 |
·本研究拟解决的理论问题与研究框架 | 第78-79页 |
·研究步骤与技术路线 | 第79-81页 |
3 研究一:组织危机感的概念构思开发与验证研究 | 第81-113页 |
·研究目的 | 第81页 |
·研究框架及假设 | 第81-87页 |
·基于特征模式的组织危机感 | 第81-84页 |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危机感 | 第84-87页 |
·子研究一:基于内容分析技术的组织危机感构思开发 | 第87-97页 |
·研究目的 | 第87页 |
·研究方法 | 第87-88页 |
·数据收集 | 第88-90页 |
·访谈资料分析 | 第90-94页 |
·子研究一的讨论与小结 | 第94-97页 |
·子研究二:组织危机感量表的编制和构思结构探索 | 第97-102页 |
·研究目的 | 第97页 |
·问卷编制 | 第97页 |
·样本描述 | 第97-99页 |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 | 第99-100页 |
·子研究二的讨论与小结 | 第100-102页 |
·子研究三:组织危机感构思结构验证和信效度检验 | 第102-109页 |
·研究目的 | 第102页 |
·研究方法 | 第102页 |
·测量工具 | 第102-103页 |
·样本描述 | 第103-104页 |
·研究结果 | 第104-108页 |
·子研究三的讨论与小结 | 第108-109页 |
·研究讨论与结论 | 第109-111页 |
·组织危机感的四因素模型 | 第109-110页 |
·组织危机感二阶因素模型 | 第110-111页 |
·服饰和制药企业面临的危机源 | 第111页 |
·研究意义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尝试运用实证方法构建反映中国特征的管理概念 | 第111页 |
·扩展了组织危机感结构,深化了组织危机感内涵 | 第111-112页 |
·主要局限及研究展望 | 第112-113页 |
4 研究二:组织危机感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研究 | 第113-135页 |
·研究目的 | 第113页 |
·研究框架及假设提出 | 第113-1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17-118页 |
·样本描述 | 第117-118页 |
·测量工具 | 第118页 |
·研究结果 | 第118-129页 |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118-119页 |
·测量模型检验 | 第119-123页 |
·相关分析结果 | 第123页 |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 第123-127页 |
·结构方程检验 | 第127-129页 |
·研究讨论与结论 | 第129-133页 |
·影响组织危机感的最主要因素是危机来源 | 第130页 |
·信息搜索显著强化了企业高管的组织危机感 | 第130-132页 |
·不同警觉性维度影响组织危机感的方式不同 | 第132页 |
·警觉性对组织危机感的间接效应不十分显著 | 第132-133页 |
·研究意义与展望 | 第133-135页 |
·研究意义 | 第133-134页 |
·主要局限及研究展望 | 第134-135页 |
5 研究三:组织危机感对战略选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 第135-187页 |
·研究目的 | 第135页 |
·研究框架与假设提出 | 第135-141页 |
·组织危机感的威胁识别维度与战略选择 | 第135-137页 |
·组织危机感的转机识别维度与战略选择 | 第137-140页 |
·关键控制变量:组织冗余 | 第140-141页 |
·案例研究:组织危机感与战略选择的关系初探 | 第141-151页 |
·研究目的 | 第141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142页 |
·案例一:浙江华义医药有限公司 | 第142-147页 |
·案例二: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第147-150页 |
·案例研究小结 | 第150-151页 |
·问卷研究:组织危机感对战略选择的影响模式 | 第151-170页 |
·研究目的与方法 | 第151页 |
·行业选择 | 第151-152页 |
·样本描述 | 第152页 |
·测量对象及工具 | 第152-153页 |
·测量模型分析 | 第153-157页 |
·相关分析 | 第157-159页 |
·组织危机感对组织转型策略选择的影响机制 | 第159-161页 |
·组织危机感和组织转型策略的效能机制 | 第161-166页 |
·全模型检验 | 第166-168页 |
·问卷研究小结 | 第168-170页 |
·实验研究:组织危机感对战略选择的效应模式和机制 | 第170-180页 |
·研究目的 | 第170页 |
·研究框架与假设 | 第170-172页 |
·方法与样本 | 第172-173页 |
·实验设计与刺激材料 | 第173-174页 |
·实验程序与测量工具 | 第174-175页 |
·操作检验 | 第175页 |
·实验结果 | 第175-179页 |
·实验研究小结 | 第179-180页 |
·研究讨论与结论 | 第180-185页 |
·组织危机感对战略选择的影响模式 | 第180-182页 |
·组织危机感对战略选择的效应模式和效应机制 | 第182-183页 |
·展望理论与威胁僵化观点的分析 | 第183-184页 |
·决策者对行为选项的风险性评估 | 第184页 |
·组织危机感部分通过影响战略选择间接影响绩效 | 第184-185页 |
·研究意义与展望 | 第185-187页 |
·研究意义 | 第185页 |
·主要不足及研究展望 | 第185-187页 |
6 总论 | 第187-199页 |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87-191页 |
·组织危机感的二阶四因素特征模型 | 第187-188页 |
·组织危机感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 第188-189页 |
·组织危机感对战略选择的影响模式 | 第189-190页 |
·组织危机感对战略选择的作用机制 | 第190页 |
·组织危机感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 | 第190-191页 |
·本研究理论模型的修正 | 第191-192页 |
·本研究的主要理论进展 | 第192-194页 |
·扎根中国背景,拓展了组织危机感的概念结构 | 第192-193页 |
·基于认知视角,探讨了组织危机感的形成机制 | 第193页 |
·基于决策选择理论,揭示了组织危机感对战略选择的影响 | 第193-194页 |
·本研究的一些现实启示 | 第194-196页 |
·组织危机感也是企业高管重要胜任力 | 第194-195页 |
·威胁可能是冷冻剂,也可能是解冻剂 | 第195-196页 |
·机会和威胁识别是创业者的两只眼睛 | 第196页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196-199页 |
·本研究的局限 | 第196-197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97-19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9-219页 |
附录 | 第219-239页 |
附录1 访谈提纲 | 第219-221页 |
附录2 编码材料 | 第221-226页 |
附录3 研究二问卷 | 第226-230页 |
附录4 研究三问卷 | 第230-234页 |
附录5 实验材料 | 第234-236页 |
附录6 案例背景资料 | 第236-237页 |
附录7 行业背景资料 | 第237-239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239-2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