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无线传感器网络高效数据收集算法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5-25页
    1.1 数据收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挑战第16-18页
        1.1.1 低功耗睡眠调度带来的挑战第16-17页
        1.1.2 SINK移动性带来的挑战第17-18页
        1.1.3 能量供给方式变化带来的挑战第18页
    1.2 本文研究内容第18-23页
        1.2.1 低占空比睡眠调度场景下的高效机会路由算法研究第19-20页
        1.2.2 能量捕获场景下的移动数据收集优化算法研究第20-22页
        1.2.3 有向无线能量传输场景下的数据收集优化算法研究第22-23页
    1.3 本文组织结构第23-25页
第2章 相关工作研究第25-33页
    2.1 低功耗睡眠调度和机会路由协议第25-28页
        2.1.1 低功耗睡眠调度下的路由协议第25-26页
        2.1.2 非低功耗睡眠调度下的机会路由协议第26-27页
        2.1.3 低功耗睡眠调度下的机会路由协议第27-28页
    2.2 能量捕获和移动数据收集第28-30页
        2.2.1 能量捕获技术下的数据收集第28-29页
        2.2.2 SINK移动性第29-30页
        2.2.3 能量捕获技术下的移动数据收集第30页
    2.3 无线能量传输和数据收集第30-33页
第3章 低占空比睡眠调度场景下的高效机会路由算法第33-65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系统模型和问题描述第33-36页
        3.2.1 MAC层模型第34-35页
        3.2.2 路由层重传策略第35页
        3.2.3 网络层模型第35-36页
        3.2.4 问题描述第36页
    3.3 能量高效机会路由第36-43页
        3.3.1 期望有效能量消耗分析模型第36-38页
        3.3.2 基于动态规划的转发候选集优化第38-39页
        3.3.3 投递成功率约束第39-41页
        3.3.4 性能评估第41-43页
    3.4 统一的度量:效用模型第43-45页
    3.5 UARL机会路由算法第45-51页
        3.5.1 路由环路避免第48-50页
        3.5.2 重传场景分析第50-51页
    3.6 UARL-NA机会路由算法第51-56页
        3.6.1 一种启发式方法第52-55页
        3.6.2 贪婪算法实现第55-56页
    3.7 仿真和性能评估第56-64页
        3.7.1 与TUR的性能比较第58-61页
        3.7.2 环路预防的性能比较和开销分析第61-62页
        3.7.3 与DSF的性能比较第62-64页
    3.8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4章 能量捕获场景下的移动数据收集优化第65-97页
    4.1 引言第65-66页
    4.2 系统模型第66-70页
        4.2.1 移动数据收集第66-69页
        4.2.2 能量模型第69页
        4.2.3 链路模型第69-70页
    4.3 移动数据收集问题表述第70页
    4.4 移动数据收集问题优化框架第70-71页
    4.5 捕获能量管理第71-73页
    4.6 移动数据收集路径规划第73-77页
    4.7 分布式网络优化算法第77-82页
        4.7.1 虚拟汇聚节点数据上传第77-78页
        4.7.2 凸优化问题构造第78页
        4.7.3 分布式算法第78-81页
        4.7.4 一种启发式算法第81-82页
    4.8 性能评估第82-87页
        4.8.1 整个周期内的性能评估第83-85页
        4.8.2 时段内的性能分析第85-87页
    4.9 动态传输功率和移动速度调节第87-94页
        4.9.1 模型和问题构造第87-90页
        4.9.2 基于BCD的优化算法第90-93页
        4.9.3 性能评估第93-94页
    4.10 本章小结第94-97页
第5章 有向无线能量传输场景下的数据收集优化第97-111页
    5.1 引言第97-98页
    5.2 模型和问题第98-104页
        5.2.1 TDMA模型第98-99页
        5.2.2 有向天线模型第99-100页
        5.2.3 能量模型第100-102页
        5.2.4 链路容量模型第102页
        5.2.5 缓存模型第102-103页
        5.2.6 问题表述第103-104页
    5.3 问题求解第104-107页
        5.3.1 扇区选择策略第104-106页
        5.3.2 基于虚拟混合天线的优化方法第106-107页
    5.4 性能评估第107-109页
    5.5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6章 结束语第111-115页
    6.1 工作总结第111-112页
    6.2 工作展望第112-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3页
附录A 图附录第123-124页
    A.1 第4章附图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5-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柔性触觉传感阵列设计及其接触信息反解方法研究
下一篇:并发程序分离编译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