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天津原俄租界地区空间形态演变与更新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10-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研究缘起第10页
        1.1.2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1.3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2.1 空间界定第12页
        1.2.2 时间界定第12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第12-25页
        1.3.1 天津原俄租界地区的相关研究第15-16页
        1.3.2 国内原俄租界、租借地的相关研究第16-18页
        1.3.3 国内原英租界相关研究第18-19页
        1.3.4 国内原法租界的相关研究第19-20页
        1.3.5 天津工业及工业遗产的相关研究第20页
        1.3.6 城市空间形态相关理论及方法研究第20-25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5-26页
        1.4.1 研究方法第25-26页
        1.4.2 技术路线第26页
    1.5 研究创新点第26-28页
第2章 天津原俄租界地区空间发展背景及动力因素第28-40页
    2.1 天津原俄租界形成背景第28-34页
        2.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历史背景第28-30页
        2.1.2 天津城市发展对天津俄租界的影响第30-32页
        2.1.3 俄国的城市规划思想及实践第32-34页
    2.2 天津原俄租界的设立第34-36页
        2.2.1 租界设立的起因、过程、协商结果第34-35页
        2.2.2 租界划定的特征第35-36页
    2.3 天津原俄租界的收回第36-37页
    2.4 天津原俄租界的发展动力因素第37-40页
        2.4.1 政治动因——沙皇俄国的远东经济侵略政策第37页
        2.4.2 社会动因——列强互相制约竞争错位发展第37-38页
        2.4.3 经济格局——交通辐射优势的长期存在第38页
        2.4.4 文化特征——俄国文化及非俄文化的多样作用第38页
        2.4.5 规划思想——西方巴洛克规划手法追求规整秩序第38-40页
第3章 天津原俄租界地区的空间形态演变第40-72页
    3.1 俄租界形成前的格局(1900年前)第40-41页
    3.2 俄式街区形态雏形期(1900——1924)第41-53页
        3.2.1 定位及土地计划解读第41-43页
        3.2.2 道路格局及街区肌理第43-45页
        3.2.3 功能布局及地块分布第45-48页
        3.2.4 重要建筑第48-53页
    3.3 工业街区集聚期(1924——1949)第53-60页
        3.3.1 定位及土地计划解读第53-54页
        3.3.2 道路格局及街区肌理第54-56页
        3.3.3 功能布局及地块分布第56-59页
        3.3.4 重要建筑第59-60页
    3.4 公共设施互补工业期(1949——1978)第60-64页
        3.4.1 定位及土地计划解读第61页
        3.4.2 道路格局及街区肌理第61-62页
        3.4.3 功能布局及地块分布第62页
        3.4.4 重要建筑第62-64页
    3.5 高密度商贸崛起期(1978——现在)第64-72页
        3.5.1 定位及土地计划解读第64-65页
        3.5.2 道路格局及街区肌理第65-68页
        3.5.3 功能布局及地块分布第68-69页
        3.5.4 重要建筑第69-72页
第4章 天津原俄租界地区的空间演变更新规律第72-84页
    4.1 租界历史建筑更迭迅速第72-75页
        4.1.1 租界历史建筑因人为及自然原因拆毁严重第72页
        4.1.2 现存租界历史建筑呈点状散布于闹市第72-75页
    4.2 租界路网演变呈现较强连续性第75-78页
        4.2.1 街区路网不断合并拆分弹性发展第75-76页
        4.2.2 地块合并导致现状路网循环性差第76-78页
    4.3 近代工业建构筑物不断更新搬迁第78-80页
        4.3.1 工业用地呈现由西向东发展轨迹第78-79页
        4.3.2 现状工业遗存废弃散布、风格突出第79-80页
    4.4 更新时序方面有较强的间断性及割裂性第80-81页
    4.5 空间发展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呈“点—轴—网”结构演变第81-83页
    4.6 功能更替呈高利润职能空间排挤低利润空间的规律演变第83-84页
第5章 天津原俄租界地区历史保护与更新建策第84-98页
    5.1 提炼重要历史文化线索第84-86页
        5.1.1 划定租界历史建筑保护级别第84-86页
        5.1.2 划定工业历史建筑保护级别第86页
    5.2 重视历史线索在空间的再利用第86-88页
        5.2.1 历史建筑的更新再利用第86-88页
        5.2.2 工业遗产的更新再利用第88页
    5.3 传承历史衍生肌理,织补更新第88-94页
        5.3.1 延续道路肌理,完善内部微循环第89-93页
        5.3.2 传承居住肌理,更新社区空间第93-94页
    5.4 对历史亏欠功能的再补偿第94-95页
    5.5 对历史与现状职能的支撑融合第95-98页
第6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98-102页
    6.1 研究结论第98-99页
    6.2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第99-102页
        6.2.1 研究创新点第99页
        6.2.2 研究不足第99-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9页
附录A 1903年京津两市地图第109-110页
附录B 1913年京津两市地图第110-111页
附录C 1927年天津市街图第111-112页
附录D 1945年天津市地图(国外版)第112-113页
附录E 1946年最新天津市街图第113-11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14-115页
致谢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转录组的萝卜SNP标记开发及其在种质鉴定中的应用
下一篇:水稻粒形基因qGS7和茸毛基因HL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