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0.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0.2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0.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0.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0.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0.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0.4 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1 资本充足率的相关概念 | 第15-19页 |
1.1 商业银行的资本 | 第15-18页 |
1.1.1 商业银行资本的定义 | 第15页 |
1.1.2 商业银行资本的构成 | 第15-17页 |
1.1.3 商业银行资本的作用 | 第17-18页 |
1.2 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 第18-19页 |
1.2.1 风险加权资产 | 第18页 |
1.2.2 资本充足率 | 第18-19页 |
2 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的演变及比较 | 第19-27页 |
2.1 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标准 | 第19-21页 |
2.1.1 《巴塞尔协议Ⅰ》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 第19-20页 |
2.1.2 《巴塞尔协议Ⅱ》对资本充足率要求的改进 | 第20页 |
2.1.3 《巴塞尔协议Ⅲ》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 第20-21页 |
2.2 我国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标准 | 第21-24页 |
2.2.1 《商业银行法》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 第22页 |
2.2.2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 第22-23页 |
2.2.3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 第23-24页 |
2.3 “现行《办法》”与“旧《办法》”的比较 | 第24-27页 |
3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分析 | 第27-37页 |
3.1 我国商业银行一级资本现状 | 第27-31页 |
3.1.1 一级资本比例 | 第27-28页 |
3.1.2 一级资本构成 | 第28-31页 |
3.2 商业银行二级资本现状 | 第31-34页 |
3.2.1 二级资本比例 | 第31-32页 |
3.2.2 二级资本结构 | 第32-34页 |
3.3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现状 | 第34-37页 |
3.3.1 资本充足率过渡期安排 | 第34-35页 |
3.3.2 资本充足率现状 | 第35-37页 |
4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7-46页 |
4.1 理论分析 | 第37-38页 |
4.2 研究变量的选取 | 第38-40页 |
4.2.1 被解释变量 | 第38-39页 |
4.2.2 解释变量 | 第39-40页 |
4.3 样本与数据 | 第40-42页 |
4.3.1 样本选取 | 第40-41页 |
4.3.2 数据来源 | 第41页 |
4.3.3 样本描述性统计 | 第41-42页 |
4.4 实证模型 | 第42-44页 |
4.4.1 单位根检验 | 第42-43页 |
4.4.2 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4.5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优化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建议 | 第46-49页 |
5.1 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 第46-47页 |
5.2 加快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和二级资本工具的创新 | 第47页 |
5.3 合理适度的扩大银行资产规模 | 第47-48页 |
5.4 优化风险资产结构,提高银行资产质量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