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污染生态学论文

纳米Fe3O4/Cr(Ⅵ)复合物对大肠杆菌及人胚肾细胞的毒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9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第13-14页
    1.3 纳米材料与环境第14-22页
        1.3.1 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分类第15-17页
        1.3.2 纳米材料在环境中应用第17-18页
        1.3.3 磁性纳米材料第18-22页
    1.4 纳米材料的毒性研究进展第22-32页
        1.4.1 纳米材料暴露的途径第23页
        1.4.2 纳米材料的典型生物毒性效应第23-25页
        1.4.3 纳米毒性机理第25-27页
        1.4.4 纳米毒性的影响因素第27-28页
        1.4.5 纳米材料对细胞毒性的研究方法第28-32页
    1.5 铬的毒性研究进展第32-34页
        1.5.1 铬的环境暴露风险第32-33页
        1.5.2 铬诱导的毒性机理第33-34页
    1.6 纳米颗粒与污染物共同暴露的环境风险第34-35页
    1.7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第35-39页
        1.7.1 本研究的目的第35-36页
        1.7.2 研究内容第36-37页
        1.7.3 技术线路图第37-39页
第二章 MNPs和MNPs/Cr(Ⅵ)的制备及表征第39-53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39-46页
        2.1.1 材料和仪器第39-41页
        2.1.2 实验方法第41-46页
    2.2 结果和讨论第46-52页
        2.2.1 吸附实验第46-47页
        2.2.2 MNPs及MNPs/Cr (Ⅵ)复合物的表征第47-50页
        2.2.3 MNPs/Cr(Ⅵ)的解吸第50-52页
    2.3 小结第52-53页
第三章 MNPs/Cr(Ⅵ)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毒性效应第53-80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4-65页
        3.1.1 材料和仪器第54-55页
        3.1.2 实验方法第55-65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65-78页
        3.2.1 纳米颗粒在LB培养基中的表征第65-66页
        3.2.2 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第66-69页
        3.2.3 抑菌试验第69-70页
        3.2.4 活性氧ROS第70-72页
        3.2.5 氧化应激参数第72-75页
        3.2.6 纳米颗粒在大肠杆菌中的定位第75-78页
        3.2.7 毒性机理第78页
    3.3 小结第78-80页
第四章 MNPs/Cr (Ⅵ)复合物对人胚肾细胞的毒性效应第80-114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81-96页
        4.1.1 材料和仪器第81-83页
        4.1.2 实验方法第83-96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96-112页
        4.2.1 纳米颗粒在DMEM培养基中的表征第96-97页
        4.2.2 细胞形态第97-98页
        4.2.3 细胞活力第98-99页
        4.2.4 细胞凋亡第99-102页
        4.2.5 氧化应激参数第102-107页
        4.2.6 纳米颗粒在细胞中的定位第107-109页
        4.2.7 细胞摄取纳米颗粒的含量第109-110页
        4.2.8 毒性机理第110-112页
    4.3 小结第112-11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14-118页
    5.1 主要结论第114-116页
    5.2 创新点第116页
    5.3 展望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42页
作者简介及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42-145页
    作者简介第142页
    获奖情况第142-143页
    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43-144页
    参与完成的课题第144-145页
致谢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典型城市PM2.5时空分布、PAHs赋存及影响机制
下一篇:厚壁结构超声波传播特性研究及其无损检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