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一、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8页 |
1.3.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页 |
1.3.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8-22页 |
2.1 灰色收入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2.1.1 灰色收入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2 灰色收入的来源及成因 | 第19页 |
2.1.3 灰色收入的治理 | 第19-20页 |
2.2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文献综述 | 第20-21页 |
2.3 腐败与反腐败文献综述 | 第21-22页 |
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司法统计分析 | 第22-39页 |
3.1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沿革 | 第22-23页 |
3.1.1 我国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3.1.2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国外相关立法比较 | 第23页 |
3.2 司法案件统计分析 | 第23-32页 |
3.2.1 案件及数据来源说明 | 第23-24页 |
3.2.2 案件年份及地区统计 | 第24-25页 |
3.2.3 犯罪主体特征统计 | 第25-29页 |
3.2.4 审理机关特征统计 | 第29-32页 |
3.3 各地区案件一览 | 第32-35页 |
3.4 判决文书中的其他信息 | 第35-37页 |
3.5 案例对比分析 | 第37-39页 |
3.5.1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特殊案件比较 | 第37页 |
3.5.2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与受贿罪部分案件对比 | 第37-39页 |
四、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39-43页 |
4.1 理论分析 | 第39-41页 |
4.2 理论假设和模型设计 | 第41-43页 |
五、基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 | 第43-53页 |
5.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43页 |
5.1.1 样本选取 | 第43页 |
5.1.2 数据来源 | 第43页 |
5.2 模型设定 | 第43-44页 |
5.3 变量说明 | 第44-45页 |
5.3.1 被解释变量 | 第44页 |
5.3.2 解释变量 | 第44-45页 |
5.3.3 控制变量 | 第45页 |
5.4 描述性统计 | 第45-46页 |
5.5 回归分析 | 第46-51页 |
5.5.1 案件情节对本罪判罚的影响 | 第46-47页 |
5.5.2 法院和犯罪主体对本罪判罚的影响 | 第47-50页 |
5.5.3 城乡和地区差异对本罪判罚的影响 | 第50-51页 |
5.6 稳健性检验 | 第51-53页 |
六、结论与建议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