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页 |
一.醉酒犯罪概述 | 第9-13页 |
(一) 醉酒的确认标准和分类 | 第10-11页 |
(二) 醉酒犯罪的含义与特点 | 第11-12页 |
(三) 醉酒犯罪与精神病犯罪 | 第12-13页 |
二.醉酒犯罪罪过认定与原因自由行为理论 | 第13-18页 |
(一) 原因自由行为的含义和特征 | 第13-15页 |
(二) 醉酒犯罪是原因自由行为 | 第15页 |
(三) 醉酒犯罪的罪过形式与原因自由行为的心理态度 | 第15-18页 |
1. 原因自由行为心理态度认定的时间点 | 第15-17页 |
2. 醉酒犯罪罪过形式的分类及认定的时间点 | 第17-18页 |
三.完全丧失辨认控制能力醉酒者罪过形式的学术论争 | 第18-23页 |
(一) 理论观点论争 | 第18-20页 |
1. 过失说 | 第18-19页 |
2. 故意说 | 第19-20页 |
3. 折中说 | 第20页 |
(二) 对各种学说的评析 | 第20-23页 |
1. 对过失说的评析 | 第20-21页 |
2. 对故意说的评析 | 第21-22页 |
3. 对折中说的评析 | 第22-23页 |
四.完全丧失辨认控制能力醉酒者罪过形式的判断基准 | 第23-27页 |
(一) 观点之一: 以陷入醉酒状态的心理态度为基准 | 第23-24页 |
(二) 观点之二: 以陷入醉酒状态前对醉酒后实施危害行为的认识为基准 | 第24-25页 |
(三) 对两种判断基准的评析 | 第25-27页 |
1. 以行为人对陷入醉酒的心理态度判定的局限性 | 第25-26页 |
2. 以行为人对陷入醉酒状态前对陷入醉酒状态后实施危害行为认识判定的合理性 | 第26-27页 |
五.完全丧失辨认控制能力醉酒者罪过形式的具体认定 | 第27-32页 |
(一) 构成故意的情形 | 第27-30页 |
1. “双重故意”说 | 第27-28页 |
2. 对特定的危害结果的故意说 | 第28页 |
3. 本文观点 | 第28-30页 |
(二) 构成过失的情形 | 第30-32页 |
1. 学说对立 | 第30页 |
2. 本文观点 | 第30-32页 |
六.我国醉酒犯罪立法完善建议 | 第32-37页 |
(一) 我国目前的立法状况及缺陷 | 第32-35页 |
1. 我国目前的立法状况及特点 | 第32-33页 |
2. 我国目前立法存在的缺陷 | 第33-35页 |
(二) 对完善我国醉酒犯罪之建议 | 第35-37页 |
1. 学界关于完善我国相关规定的意见 | 第35-36页 |
2. 本文关于完善我国醉酒犯罪相关规定的建议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作者在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