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5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ACNS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车辆事故自动呼救系统车载终端研究 | 第20-29页 |
2.1 ACNS工作原理 | 第20页 |
2.2 车载终端设计 | 第20-21页 |
2.3 ACNS硬件综述 | 第21-26页 |
2.3.1 微控制器 | 第21-22页 |
2.3.2 无线传输模块 | 第22页 |
2.3.3 图像采集模块 | 第22-23页 |
2.3.4 加速度传感器模块 | 第23-24页 |
2.3.5 定位系统 | 第24页 |
2.3.6 通信模块 | 第24-25页 |
2.3.7 LCD模块 | 第25-26页 |
2.4 ACNS软件 | 第26-27页 |
2.4.1 系统开发软件 | 第26页 |
2.4.2 ACNS呼救终端软件设计 | 第26-27页 |
2.5 ACNS终端验证方法综述 | 第27-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门槛阈值对ACNS的影响 | 第29-41页 |
3.1 门槛阈值综述 | 第29页 |
3.2 门槛阈值对ACNS抗干扰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3.3 门槛阈值对事故信息准确性影响分析 | 第30-35页 |
3.3.1 车辆碰撞后乘员伤情评价 | 第31-33页 |
3.3.2 车辆损坏评价方法 | 第33-34页 |
3.3.3 门槛阈值对速度积分值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 台车试验 | 第35-38页 |
3.4.1 台车碰撞试验系统 | 第35-37页 |
3.4.2 台车碰撞试验步骤 | 第37-38页 |
3.5 实验数据分析处理 | 第38-39页 |
3.6 不同门槛阈值对台车碰撞加速度的处理 | 第39-4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Carsim三维虚拟路面构建基础 | 第41-54页 |
4.1 标准等级道路建模 | 第41-43页 |
4.1.1 路面不平度功率谱密度函数 | 第41-43页 |
4.1.2 标准等级道路建模方法 | 第43页 |
4.2 基于IFFT的一维路面不平度模拟及验证 | 第43-46页 |
4.2.1 路面不平度数据的模拟 | 第43-44页 |
4.2.3 功率谱密度验证 | 第44-46页 |
4.3 标准等级二维路面建模 | 第46-48页 |
4.3.1 二维路面建模方法 | 第46页 |
4.3.2 IFFT法模拟二维路面 | 第46-48页 |
4.4 路面不平度采集车的搭建 | 第48-53页 |
4.4.1 数据采集系统 | 第48-52页 |
4.4.2 路面不平度采集车搭建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Carsim中三维虚拟路面模型的构建 | 第54-61页 |
5.1 Carsim软件简介 | 第54-55页 |
5.2 Carsim三维虚拟路面模型 | 第55-57页 |
5.2.1 Carsim路面模型几何坐标 | 第55-56页 |
5.2.2 Carsim路面文件的生成及导入 | 第56-57页 |
5.3 Carsim中标准等级路面及实测路面的虚拟路面构建 | 第57-59页 |
5.3.1 标准路面的Carsim路面模型 | 第57-58页 |
5.3.2 实测路面的Carsim路面模型 | 第58-59页 |
5.4 Carsim虚拟路面验证 | 第59-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Carsim车辆模型的建立及仿真 | 第61-68页 |
6.1 Carsim车辆模型的建立 | 第61-64页 |
6.1.1 车体建模 | 第61页 |
6.1.2 空气动力学 | 第61-62页 |
6.1.3 传动系统 | 第62页 |
6.1.4 制动系统 | 第62-63页 |
6.1.5 转向系统 | 第63页 |
6.1.6 轮胎模型 | 第63页 |
6.1.7 悬架系统 | 第63-64页 |
6.2 车辆模型可靠性验证 | 第64-66页 |
6.2.1 实车试验 | 第64-65页 |
6.2.2 车辆模型验证 | 第65-66页 |
6.3 仿真数据获取 | 第66-67页 |
6.4 本章小节 | 第67-68页 |
第七章 基于自适应门槛阈值的触发算法设计 | 第68-78页 |
7.1 ACNS触发算法综述 | 第68页 |
7.2 自适应门槛阈值的设计 | 第68-72页 |
7.2.1 IRI值的计算 | 第68-70页 |
7.2.2 门槛阈值自回归方程的建立 | 第70-72页 |
7.3 路面识别的探究 | 第72-73页 |
7.4 基于自适应门槛阈值的触发算法设计 | 第73-75页 |
7.5 ACNS触发阈值设定 | 第75-77页 |
7.5.1 触发阈值设置 | 第75-76页 |
7.5.2 ACNS触发策略 | 第76-77页 |
7.7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八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78-81页 |
8.1 研究总结 | 第78-79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86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页 |
参加的项目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