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跨线天桥在列车风荷载作用下振动响应分析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2 疲劳裂纹有限元模拟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3 疲劳裂纹扩展剩余寿命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目前研究工作的不足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跨线天桥疲劳裂纹扩展和寿命评估理论研究 | 第18-35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疲劳裂纹基本理论 | 第18-24页 |
2.2.1 裂纹分类 | 第18-20页 |
2.2.2 裂纹尖端应力场和位移场 | 第20-24页 |
2.3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 | 第24-29页 |
2.3.1 直接法 | 第25-27页 |
2.3.2 间接法 | 第27-29页 |
2.4 疲劳裂纹扩展剩余寿命评估 | 第29-33页 |
2.4.1 疲劳裂纹脆性断裂判据-K准则 | 第29-30页 |
2.4.2 疲劳裂纹扩展剩余寿命计算 | 第30-32页 |
2.4.3 裂纹疲劳寿命评估的步骤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跨线人行天桥横梁裂纹模型动应力分析 | 第35-51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跨线人行天桥工程概况 | 第36-37页 |
3.3 跨线天桥列车风荷载 | 第37-38页 |
3.4 基于子模型法的跨线人行天桥壳-实体单元多尺度模型 | 第38-44页 |
3.4.1 子模型法介绍 | 第38-40页 |
3.4.2 跨线天桥整体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3.4.3 含裂纹局部横梁子模型的建立 | 第41-44页 |
3.5 动应响应分析 | 第44-50页 |
3.5.1 跨线天桥模态分析 | 第44-46页 |
3.5.2 跨线天桥整体模型动力响应分析 | 第46-47页 |
3.5.3 横梁实体子模型动力响应分析 | 第47-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跨线人行天桥疲劳裂纹扩展剩余寿命评估 | 第51-73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临界疲劳裂纹尺寸的确定 | 第51-52页 |
4.3 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 第52-58页 |
4.3.1 裂纹前缘应力和位移 | 第52-55页 |
4.3.2 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时程分析 | 第55-56页 |
4.3.3 不同初始裂纹长度下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时程分析 | 第56-57页 |
4.3.4 不同车速下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时程分析 | 第57-58页 |
4.4 跨线天桥横梁子模型应力幅 | 第58-61页 |
4.5 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幅库 | 第61-63页 |
4.6 跨线天桥疲劳裂纹寿命计算 | 第63-65页 |
4.7 不同车速下跨线天桥疲劳裂纹扩展剩余寿命分析 | 第65-71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3-75页 |
5.1 结论 | 第73-74页 |
5.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完成和发表的论文 | 第79-80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