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新型石墨烯复合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的制备、组织和性能研究

致谢第8-9页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43页
    1.1 引言第20-21页
    1.2 燃料电池第21-24页
        1.2.1 燃料电池的概念、原理及特点第21-22页
        1.2.2 燃料电池的分类第22-24页
    1.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第24-27页
        1.3.1 概述第24-26页
        1.3.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应用第26页
        1.3.3 中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第26-27页
    1.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与部件第27-35页
        1.4.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第27-29页
        1.4.2 质子交换膜第29-34页
        1.4.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第34-35页
    1.5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第35-38页
        1.5.1 概述第35-36页
        1.5.2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解质第36-38页
    1.6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第38-41页
        1.6.1 氧化石墨烯应用于燃料电池电解质第39-40页
        1.6.2 石墨烯应用于燃料电池催化剂第40-41页
    1.7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41-43页
第二章 SnP_2O_7/GO复合电解质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43-58页
    2.1 引言第43页
    2.2 实验方案第43-50页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4-45页
        2.2.2 材料合成制备方法第45-47页
        2.2.3 表征方法第47-50页
    2.3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50-56页
        2.3.1 X射线衍射分析第50-51页
        2.3.2 热重分析结果第51-52页
        2.3.3 SEM分析结果第52-53页
        2.3.4 电导率测试结果分析第53-56页
        2.3.5 以SnP_2O_7/GO与SnP_2O_7作电解质单电池的性能第56页
    2.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三章 介孔SnP_2O_7/GO电解质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58-74页
    3.1 引言第58页
    3.2 实验方案第58-64页
        3.2.1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58-60页
        3.2.2 实验方法第60-62页
        3.2.3 组织特性测试方法第62-64页
    3.3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64-72页
        3.3.1 XRD结果及分析第64-65页
        3.3.2 SnP_2O_7样品的粒度和粒度分布测试结果第65页
        3.3.3 电解质微观形貌分析第65-66页
        3.3.4 介孔SnP_2O_7孔径分布第66-67页
        3.3.5 电解质样品显微组织的SEM观测结果第67页
        3.3.6 不同电解质膜的TGA分析结果第67-68页
        3.3.7 电解质膜的电导率测试结果第68-71页
        3.3.8 不同电解质单电池的性能测试结果第71-72页
    3.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四章 GO复合杂多酸盐电解质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第74-84页
    4.1 引言第74页
    4.2 材料制备和测试方法第74-77页
        4.2.1 实验所用材料及仪器设备第74-75页
        4.2.2 实验方案第75-76页
        4.2.3 材料的表征测试第76-77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7-82页
        4.3.1 X-ray衍射分析结果第77-78页
        4.3.2 热稳定分析结果第78-79页
        4.3.3 电解质膜形貌的SEM观测结果第79-80页
        4.3.4 Cs_xH_(3-x)PMo_(12)O_(40)/GO和Cs_xH_(3-x)PMo_(12)O_(40)的电导率测试结果第80-82页
    4.4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五章 GO掺杂Bi_2O_3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第84-92页
    5.1 引言第84页
    5.2 实验方案第84-87页
        5.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84-85页
        5.2.2 实验仪器第85页
        5.2.3 材料的制备第85-86页
        5.2.4 表征与测试第86-87页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7-91页
        5.3.1 Bi_2O_3和Bi_2O_3/GO粉体的XRD分析结果第87-88页
        5.3.2 Bi_2O_3和Bi_2O_3/GO电解质烧结体的微观组织形貌第88-89页
        5.3.3 Bi_2O_3和Bi_2O_3/GO粉末的热重分析结果第89页
        5.3.4 力学性能测试结果第89-90页
        5.3.5 Bi_2O_3和Bi_2O_3/GO试样的电导率第90-91页
    5.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六章 石墨烯负载铂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第92-101页
    6.1 引言第92页
    6.2 实验部分第92-93页
        6.2.1 实验所用主要试剂及原料第92-93页
        6.2.2 实验所用主要仪器及设备第93页
    6.3 实验方法第93-95页
        6.3.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第93-94页
        6.3.2 Pt/C和Pt/rGO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制备第94页
        6.3.3 表征方法第94-95页
    6.4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95-100页
        6.4.1 X-ray衍射分析结果第95-96页
        6.4.2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结果第96-97页
        6.4.3 透射电镜观测结果第97-98页
        6.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第98页
        6.4.5 拉曼光谱分析结果第98-99页
        6.4.6 循环伏安测试结果第99-100页
    6.5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01-104页
    7.1 全文总结第101-102页
    7.2 未来展望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研究
下一篇:基层党组织在协商治理中的功能与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