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13-25页 |
一、理论与现实:研究的缘起 | 第13-16页 |
二、回顾与检视:问题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三、概念与方法:论文研究构思 | 第22-25页 |
第一章 民主集中制的历史溯源 | 第25-49页 |
第一节 早期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与政治组织原则的探索 | 第25-31页 |
一、工人阶级革命斗争的最初发展 | 第25-27页 |
二、工人阶级政治组织原则的最初探索 | 第27-29页 |
三、新型工人阶级政治组织的出现 | 第29-31页 |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原则的思想逻辑 | 第31-35页 |
一、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创建与民主制原则的确立 | 第31-32页 |
二、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时期民主制原则的发展 | 第32-33页 |
三、德国社会民主党与民主制原则 | 第33-34页 |
四、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原则的科学评析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思想与实践 | 第35-41页 |
一、列宁民主集中制的理论与实践渊源 | 第35-36页 |
二、列宁民主集中制的主要内容 | 第36-40页 |
三、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基本评价 | 第40-41页 |
第四节 苏联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思想与实践 | 第41-49页 |
一、斯大林的民主集中制思想与实践 | 第41-45页 |
二、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民主集中制思想与实践 | 第45-47页 |
三、戈尔巴乔夫的民主化及对民主集中制的背叛 | 第47-49页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发展历程 | 第49-71页 |
第一节 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形成和逐渐成熟(1921-1949) | 第49-55页 |
一、战争与革命是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所处的时代主题 | 第49-51页 |
二、中国共产党早期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和实践 | 第51-53页 |
三、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与民主集中制的成熟 | 第53-55页 |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集中制建设评析 | 第55页 |
第二节 党和国家民主集中制的完善和曲折发展(1949-1978) | 第55-62页 |
一、政党层面民主集中制的建设与曲折 | 第56-59页 |
二、国家政权层面民主集中制的确立与发展 | 第59-62页 |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和国家民主集中制建设评析 | 第62页 |
第三节 党和国家民主集中制的不断发展与创新(1978-2012) | 第62-68页 |
一、和平与发展是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所处的时代主题 | 第63-64页 |
二、恢复和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制度的发展完善 | 第64-66页 |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民主集中制的发展和完善 | 第66-67页 |
四、新世纪新阶段持续推进党和国家的民主集中制建设 | 第67-68页 |
第四节 新时代党和国家民主集中制的新发展(2012-) | 第68-71页 |
一、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制度优势 | 第68-69页 |
二、将民主集中制建设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总体布局 | 第69页 |
三、强化民主集中制的制度构建 | 第69-71页 |
第三章 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定位、制度内涵与制度内容 | 第71-95页 |
第一节 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定位 | 第71-80页 |
一、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与领导制度 | 第71-75页 |
二、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国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基本原则 | 第75-79页 |
三、党的民主集中制与国家政权层面的民主集中制之间的关系 | 第79-80页 |
第二节 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内涵 | 第80-82页 |
一、民主与集中的对立统一 | 第80-81页 |
二、民主集中制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 第81页 |
三、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根本是充分发扬民主,关键是实行正确的集中 | 第81-82页 |
第三节 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内容:党的组织原则 | 第82-91页 |
一、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 第82-85页 |
二、党内选举制度 | 第85-87页 |
三、党的委员会制度 | 第87-88页 |
四、党的集体领导制度 | 第88-90页 |
五、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 第90-91页 |
六、党内监督制度 | 第91页 |
第四节 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内容: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 | 第91-95页 |
一、国家机构的组成原则 | 第92页 |
二、中央-地方关系的组成原则 | 第92-93页 |
三、政治-经济关系的事实性构成原则 | 第93-94页 |
四、国家-社会关系的事实性构成原则 | 第94-95页 |
第四章 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优势 | 第95-109页 |
第一节 民主集中制创造了现代国家建设的领导力量和组织力量 | 第95-101页 |
一、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历史起点 | 第95-96页 |
二、民主集中制是确保中国共产党拥有强大力量的重要保证 | 第96-100页 |
三、国际共运史上民主集中制运作失衡对共产党革命与执政的影响与危害 | 第100-101页 |
第二节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模式最核心的制度原则 | 第101-109页 |
一、民主集中制的根本政治属性是民主主义 | 第102-105页 |
二、民主集中制微观实现机制的多元化 | 第105-107页 |
三、民主集中制与中国文化机理相契合 | 第107-108页 |
四、民主集中制是治理体系向治理能力转化的中介机制 | 第108-109页 |
第五章 民主集中制的问题与调适 | 第109-126页 |
第一节 民主集中制的问题与困难 | 第109-115页 |
一、关于民主集中制问题的两种观点的检视与廓清 | 第109-110页 |
二、民主集中制的问题:政党层面 | 第110-112页 |
三、民主集中制的问题:国家政权层面 | 第112-115页 |
第二节 民主集中制的改革与调适 | 第115-126页 |
一、以强化党内监督、规范党务公开为抓手,推进党内民主发展 | 第116-119页 |
二、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 第119-121页 |
三、持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 第121-124页 |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 第124-126页 |
结语 | 第126-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7页 |
后记 | 第137-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