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回转式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张力控制研究
提要 | 第1-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立题的意义 | 第10-12页 |
·磁流变液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 第12-13页 |
·磁流变器件的研究与发展 | 第13-17页 |
·磁流变液减振阻尼器 | 第13-14页 |
·磁流变液制动器/离合器 | 第14-15页 |
·磁流变液抛光装置应用于精密加工 | 第15-16页 |
·磁流变液液压阀装置 | 第16页 |
·其它应用装置 | 第16-17页 |
·张力控制系统的应用及研究 | 第17-18页 |
·张力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 | 第18-22页 |
·PID 算法在张力控制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模糊逻辑在张力控制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神经网络理论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回转式磁流变液阻尼器性能研究 | 第24-40页 |
·磁流变液本构模型及性能 | 第24-27页 |
·磁流变液的基本组成 | 第24-25页 |
·磁流变效应及其流变机理 | 第25-26页 |
·磁流变液本构模型及其性能 | 第26-27页 |
·磁流变液阻尼器设计与磁场分析 | 第27-34页 |
·阻尼器的结构原理 | 第28-29页 |
·阻尼力矩模型 | 第29-30页 |
·磁致阻尼力矩数值仿真 | 第30-31页 |
·磁场分析结果 | 第31-33页 |
·磁致阻尼力矩数值仿真结果 | 第33-34页 |
·磁流变液阻尼器性能测试 | 第34-38页 |
·实验装置构建 | 第34-35页 |
·零磁场转矩测试实验 | 第35页 |
·磁致阻尼力矩测试实验 | 第35-36页 |
·剩磁转矩试验 | 第36页 |
·测试结果与结论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磁流变液阻尼器的温升抑制研究 | 第40-52页 |
·磁流变液阻尼器发热机理 | 第40-41页 |
·磁流变液阻尼器温度场仿真 | 第41-47页 |
·有限元热分析流程 | 第41-42页 |
·参数设定 | 第42-44页 |
·温度场数值仿真 | 第44-47页 |
·磁流变液阻尼器温升抑制实验 | 第47-50页 |
·实验测试 | 第47-49页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阻尼力矩稳定性实验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基于磁流变液阻尼的张力控制机理分析 | 第52-62页 |
·张力控制系统的组成 | 第52页 |
·张力的产生 | 第52-53页 |
·收卷过程分析 | 第53-56页 |
·静态张力分析 | 第54页 |
·动态张力分析 | 第54-56页 |
·放卷过程分析 | 第56-57页 |
·静态张力分析 | 第56-57页 |
·动态张力分析 | 第57页 |
·影响张力变化的因素分析 | 第57-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基于磁流变液阻尼的张力控制算法 | 第62-80页 |
·PID 控制 | 第62-67页 |
·PID 控制器各增益参数的作用 | 第62-63页 |
·卷绕系统的PI 控制 | 第63-65页 |
·卷绕系统的PI+PD 控制 | 第65-67页 |
·自适应模糊PID 控制 | 第67-71页 |
·模糊语言和模糊推理 | 第67页 |
·自适应模糊PID 控制结构 | 第67-68页 |
·论域、量化因子、模糊语言变量和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 第68-69页 |
·PID 参数模糊自整定方法 | 第69-70页 |
·自适应模糊PID 控制参数调节 | 第70-71页 |
·BP 神经网络控制 | 第71-78页 |
·BP 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算法 | 第71-73页 |
·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设计 | 第73-75页 |
·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确定 | 第75-78页 |
·神经网络训练与测试样本集的建立 | 第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六章 基于磁流变液阻尼的张力控制实验研究 | 第80-90页 |
·实验系统的构建 | 第80-83页 |
·实验系统的硬件构成 | 第80-82页 |
·控制与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 第82-83页 |
·PID 及模糊PID 控制测试 | 第83-85页 |
·PID 控制仿真测试 | 第83-84页 |
·模糊PID 控制仿真测试 | 第84页 |
·PID 及模糊PID 控制实验测试 | 第84-85页 |
·BP 神经网络控制效果测试 | 第85-88页 |
·BP 网络训练 | 第85页 |
·神经网络控制效果测试 | 第85-88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3页 |
·结论 | 第90-91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91页 |
·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0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及研究工作 | 第100-101页 |
发表的论文 | 第100页 |
获得的专利 | 第100页 |
主持和参与的研究项目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摘要 | 第102-105页 |
ABSTRACT | 第105-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