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论文

陕西省渭河流域生态修复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导论第18-43页
    1.1 研究背景第18-19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9-20页
        1.2.2 研究意义第20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第20-32页
        1.3.1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20-30页
        1.3.2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第30-32页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32-34页
        1.4.1 研究思路第32页
        1.4.2 研究内容第32-33页
        1.4.3 技术路线第33-34页
    1.5 研究方法第34-38页
        1.5.1 统计分析法第34页
        1.5.2 结构方程模型第34-35页
        1.5.3 联立方程模型第35-36页
        1.5.4 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第36-37页
        1.5.5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第37-38页
    1.6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第38-41页
        1.6.1 研究区域第38-40页
        1.6.2 数据来源第40-41页
    1.7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第41-43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43-57页
    2.1 概念界定第43-47页
        2.1.1 流域和行政区第43页
        2.1.2 土地利用变化第43-44页
        2.1.3 生态修复工程第44-46页
        2.1.4 流域生态修复效果第46页
        2.1.5 流域生态修复效率第46-47页
    2.2 理论基础第47-52页
        2.2.1 外部性理论第47-48页
        2.2.2 人地关系系统理论第48-49页
        2.2.3 景观生态学原理第49-50页
        2.2.4 生态环境服务付费理论第50-51页
        2.2.5 降雨-径流-侵蚀过程理论第51-52页
    2.3 生态修复工程、生态修复效果与生态修复效率的作用机理第52-56页
    2.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三章 陕西省渭河流域生态修复的历史、现状与问题第57-70页
    3.1 流域生态修复历史第57-62页
        3.1.1 水土保持措施第58-60页
        3.1.2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第60-61页
        3.1.3 法律条款和近年来的政策法规第61-62页
    3.2 流域生态修复现状分析第62-67页
        3.2.1 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现状分析第62-64页
        3.2.2 流域水沙环境现状分析第64-67页
    3.3 流域生态修复面临的问题第67-69页
        3.3.1 生态修复效果出现反复第67-68页
        3.3.2 生态修复投入的持续稳定性不强第68-69页
        3.3.3 生态修复的效率不明确第69页
    3.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陕西省渭河流域生态修复效果的时空变化特征第70-88页
    4.1 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第70-79页
        4.1.1 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时空变化第70-74页
        4.1.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规律分析第74-79页
    4.2 县域植被覆盖数量的时空变化第79-82页
    4.3 县域植被覆盖质量的时空变化第82-84页
    4.4 县域水沙环境的时空变化第84-86页
    4.5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五章 陕西省渭河流域生态修复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第88-107页
    5.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第88-97页
        5.1.1 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第88-91页
        5.1.2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第91-92页
        5.1.3 实证结果第92-97页
    5.2 水土流失发生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第97-105页
        5.2.1 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第97-98页
        5.2.2 研究方法第98-99页
        5.2.3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第99页
        5.2.4 实证结果第99-104页
        5.2.5 边际效应分析第104-105页
    5.3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六章 陕西省渭河流域生态修复效率测算分析第107-121页
    6.1 理论分析第107-108页
    6.2 研究方法第108-110页
        6.2.1 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第108页
        6.2.2 马尔科夫链概率转移矩阵第108-109页
        6.2.3 研究区县域生态修复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第109-110页
    6.3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第110-112页
    6.4 实证结果第112-119页
        6.4.1 投入产出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112页
        6.4.2 研究区县域生态修复效率测算第112-116页
        6.4.3 研究区县域生态修复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第116-119页
    6.5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第七章 陕西省渭河流域生态修复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21-139页
    7.1 研究方法第121-122页
        7.1.1 面板Tobit模型第121页
        7.1.2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第121页
        7.1.3 松弛变量模型第121-122页
    7.2 影响生态修复效率的相关指标选取第122-124页
    7.3 县域生态修复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24-126页
    7.4 生态修复效率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分析第126-137页
        7.4.1 投入冗余分析第126-129页
        7.4.2 产出不足分析第129-131页
        7.4.3 考虑非农就业比重下的生态修复效率测算第131-137页
    7.5 本章小结第137-139页
第八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第139-144页
    8.1 研究结论第139-140页
    8.2 政策建议第140-142页
    8.3 未来展望第142-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55页
致谢第155-156页
个人简历第156-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跌水曝气耦合回流供氧上升流式微氧污泥床生物脱氮性能研究
下一篇:非离子聚丙烯酰胺(NPAM)对絮凝体沉降特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