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5-16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20-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4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22-23页 |
1.4.1 现状调研法 | 第22页 |
1.4.2 案例分析法 | 第22-23页 |
1.5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3-29页 |
1.5.1 LCA能耗理论概述及引入 | 第23-27页 |
1.5.2 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27-29页 |
第二章 韩姜村居住建筑现状调研分析 | 第29-43页 |
2.1 现状调研的内容与方法 | 第29页 |
2.1.1 调研内容 | 第29页 |
2.1.2 调研方法 | 第29页 |
2.2 韩姜村住居背景 | 第29-32页 |
2.2.1 韩姜村区位概况 | 第29-30页 |
2.2.2 社会环境概况 | 第30页 |
2.2.3 自然环境概况 | 第30-32页 |
2.3 韩姜村居住建筑空间现状分析 | 第32-34页 |
2.3.1 主要使用空间部分 | 第33页 |
2.3.2 辅助使用空间部分 | 第33-34页 |
2.4 韩姜村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现状分析 | 第34-40页 |
2.4.1 建筑结构形式 | 第35-36页 |
2.4.2 建筑围护结构 | 第36-40页 |
2.4.3 附加阳光间 | 第40页 |
2.5 韩姜村居住建筑能耗现状分析 | 第40-42页 |
2.5.1 居住建筑能耗现状 | 第40-41页 |
2.5.2 建筑能耗影响因素 | 第41-4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基于LCA能耗理论的建筑案例分析 | 第43-63页 |
3.1 居住建筑案例分析 | 第43-50页 |
3.1.1 建筑案例分析 | 第43-47页 |
3.1.2 参考建筑确立 | 第47-50页 |
3.2 参考建筑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50-52页 |
3.2.1 建筑存在的空间问题 | 第50-51页 |
3.2.2 建筑存在的能耗问题 | 第51-52页 |
3.3 参考建筑LCA能耗计算 | 第52-60页 |
3.3.1 建材生产阶段 | 第54-55页 |
3.3.2 建造施工阶段 | 第55-56页 |
3.3.3 居住使用阶段 | 第56-58页 |
3.3.4 建筑拆除阶段 | 第58-59页 |
3.3.5 废弃处置阶段 | 第59-60页 |
3.4 参考建筑LCA总能耗及敏感度分析 | 第60-62页 |
3.4.1 建筑总能耗分析 | 第60-61页 |
3.4.2 建筑敏感度分析 | 第61-6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基于LCA能耗理论的建筑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第63-81页 |
4.1 优化设计依据 | 第63-65页 |
4.1.1 《严寒和寒冷地区农村住房节能技术导则》(试行) | 第63页 |
4.1.2 《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824-2013 | 第63-64页 |
4.1.3 《严寒和寒冷地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 | 第64-65页 |
4.1.4 《辽宁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1-T147-2001 | 第65页 |
4.2 居住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策略 | 第65-68页 |
4.2.1 体形系数设计 | 第65-67页 |
4.2.2 建筑体型设计 | 第67-68页 |
4.2.3 建筑立面设计 | 第68页 |
4.3 居住建筑平面优化设计策略 | 第68-80页 |
4.3.1 建筑平面设计内容 | 第69-71页 |
4.3.2 建筑主要使用空间设计 | 第71-76页 |
4.3.3 辅助部分使用空间设计 | 第76-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基于LCA能耗理论的建筑围护结构优化设计策略 | 第81-99页 |
5.1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策略 | 第81-88页 |
5.1.1 钢结构 | 第81-84页 |
5.1.2 钢木结构 | 第84-85页 |
5.1.3 木结构 | 第85-88页 |
5.2 建筑屋顶和门窗优化策略 | 第88-90页 |
5.2.1 建筑屋顶 | 第88-89页 |
5.2.2 建筑门窗 | 第89-90页 |
5.3 建筑墙体优化设计策略 | 第90-94页 |
5.3.1 墙体砌体材料 | 第90-92页 |
5.3.2 墙体保温材料 | 第92-94页 |
5.4 被动式太阳能利用策略 | 第94-97页 |
5.4.1 太阳能利用技术 | 第94-95页 |
5.4.2 附加阳光间设计 | 第95-9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六章 基于LCA能耗理论的建筑优化设计提案 | 第99-125页 |
6.1 方案一 | 第99-106页 |
6.1.1 建筑围护结构 | 第99-102页 |
6.1.2 建筑模型建构 | 第102-105页 |
6.1.3 基础数据收集 | 第105-106页 |
6.2 方案二 | 第106-110页 |
6.2.1 建筑围护结构 | 第106-108页 |
6.2.2 建筑模型建构 | 第108-109页 |
6.2.3 基础数据收集 | 第109-110页 |
6.3 方案三 | 第110-114页 |
6.3.1 建筑围护结构 | 第110-112页 |
6.3.2 建筑模型建构 | 第112-113页 |
6.3.3 基础数据收集 | 第113-114页 |
6.4 建筑优化方案LCA能耗计算 | 第114-118页 |
6.4.1 建材生产阶段 | 第114页 |
6.4.2 建造施工阶段 | 第114-115页 |
6.4.3 建筑使用阶段 | 第115-117页 |
6.4.4 破坏拆除阶段 | 第117页 |
6.4.5 废建材处置阶段 | 第117-118页 |
6.5 优化建筑LCA总能耗及环境影响对比分析 | 第118-123页 |
6.5.1 优化建筑LCA总能耗对比分析 | 第118-121页 |
6.5.2 优化建筑环境影响对比分析 | 第121-123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23-125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12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1页 |
附表A | 第131-133页 |
作者简介 | 第133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3-135页 |
致谢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