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12-13页 |
1.2 课题界定 | 第13-14页 |
1.2.1 “后数图时代”的界定 | 第13-14页 |
1.2.2 空间的界定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后数图时代高校图书馆发展概况 | 第19-40页 |
2.1 “后数图时代”解析 | 第19-21页 |
2.1.1 时间维度上的解析 | 第19-21页 |
2.1.2 空间变化层面的解析 | 第21页 |
2.2 后数图时代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 第21-27页 |
2.2.1 泛在化信息环境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2 图书馆服务知识化的影响 | 第23-25页 |
2.2.3 馆舍建设和藏书理念发展带来的影响 | 第25-27页 |
2.3 后数图时代高校图书馆新型空间理论发展 | 第27-29页 |
2.3.1 多元互动的交往空间理论 | 第27-28页 |
2.3.2 人本思想指导的体验空间理论 | 第28-29页 |
2.3.3 场所休闲化的第三空间理论 | 第29页 |
2.4 后数图时代高校图书馆空间优化的必要性 | 第29-33页 |
2.4.1 教育理念转变的要求 | 第29-30页 |
2.4.2 读者行为转变的要求 | 第30-32页 |
2.4.3 服务模式转变的要求 | 第32-33页 |
2.5 后数图时代高校图书馆职能定位 | 第33-37页 |
2.5.1 泛在化信息集散中心 | 第34-35页 |
2.5.2 多样化学习体验中心 | 第35-36页 |
2.5.3 专业化文化艺术中心 | 第36-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40页 |
第三章 后数图时代高校图.书馆空间特征 | 第40-60页 |
3.1 后数图时代高校图书馆功能构成的演变 | 第40-50页 |
3.1.1 后数图时代高校图书馆功能构成体系 | 第40-43页 |
3.1.2 传统高校图书馆功能的升级 | 第43-47页 |
3.1.3 新型高校图书馆功能的引入 | 第47-50页 |
3.2 后数图时代高校图书馆空间形态特征 | 第50-54页 |
3.2.1 对外聚合内部开放 | 第50-51页 |
3.2.2 边界模糊空间灵活 | 第51-53页 |
3.2.3 模块分区形式感强 | 第53-54页 |
3.3 后数图时代高校图书馆空间环境特征 | 第54-58页 |
3.3.1 整体“书文化”氛围体验 | 第54-55页 |
3.3.2 人本个性环境细部处理 | 第55-57页 |
3.3.3 科技智能环境节点融入 | 第57-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后数图时代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优化方法 | 第60-81页 |
4.1 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优化 | 第60-66页 |
4.1.1 传统图书馆服务的集散式处理 | 第60-63页 |
4.1.2 活跃区域拓展多样化“第三空间”服务 | 第63-66页 |
4.2 高校图书馆藏书功能的优化 | 第66-70页 |
4.2.1 围绕空间功能布置开架书库 | 第68-69页 |
4.2.2 引入智能化密集书库 | 第69-70页 |
4.2.3 设置专业的存储图书馆 | 第70页 |
4.3 高校图书馆学习功能的优化 | 第70-77页 |
4.3.1 设置多样化的阅览学习空间 | 第71-73页 |
4.3.2 融入复合型协作学习空间 | 第73-76页 |
4.3.3 拓展新型创新学习空间 | 第76-77页 |
4.4 高校图书馆文化功能的优化 | 第77-80页 |
4.4.1 依照空间序列设置主题文化空间 | 第78-79页 |
4.4.2 独立设置校史、馆史展示空间 | 第79-8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后数图时代高校图书馆空间形态优化方法 | 第81-86页 |
5.1 高校图书馆整体空间形态的优化 | 第81-83页 |
5.1.1 空间布局呼应校园规划 | 第81-82页 |
5.1.2 营造空间导向秩序 | 第82-83页 |
5.2 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形态优化 | 第83-85页 |
5.2.1 预留“筒体”引入自然环境 | 第83-84页 |
5.2.2 消解功能空间界限 | 第84-8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后数图时代高校图书馆空间环境优化方法 | 第86-93页 |
6.1 整体环境体验优化 | 第86-88页 |
6.1.1 灵活运用色彩装饰 | 第86-87页 |
6.1.2 部分区域打造特色体验 | 第87-88页 |
6.2 环境细节布置优化 | 第88-91页 |
6.2.1 结构设施复合化处理 | 第88-90页 |
6.2.2 灵活的座椅形式 | 第90页 |
6.2.3 配套完善的标识系统设计 | 第90-9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七章 高校图书馆空间优化设计探索——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空间试改造设计 | 第93-123页 |
7.1 图书馆现状分析 | 第93-101页 |
7.1.1 空间功能现状分析 | 第93-97页 |
7.1.2 空间形态现状分析 | 第97-100页 |
7.1.3 空间环境现状分析 | 第100-101页 |
7.2 图书馆空间设计的优化探索 | 第101-122页 |
7.2.1 空间功能优化探索 | 第101-111页 |
7.2.2 空间形态优化探索 | 第111-116页 |
7.2.3 空间环境优化探索 | 第116-122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前瞻 | 第123-125页 |
结语 | 第125-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0页 |
附录一 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功能空间调研统计 | 第130-134页 |
附录二 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问卷调研 | 第134-136页 |
附录三 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试改造设计相关图纸 | 第136-139页 |
作者简介 | 第139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改造项目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