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发酵法制维生素论文

黄杆菌维生素K2胞外分泌的理化调控及其蛋白质组学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6页
    1.1 维生素K_2简介第14-15页
    1.2 黄杆菌的诱变选育第15-20页
        1.2.1 离子束诱变第15-17页
        1.2.2 亚硝基胍诱变第17-18页
        1.2.3 生物磁效应在微生物发酵中的应用第18-19页
        1.2.4 复合诱变第19-20页
    1.3 表面活性剂在微生物发酵中的应用第20-25页
        1.3.1 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细胞活性的影响第21-23页
        1.3.2 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第23-25页
    1.4 超声波在微生物发酵中的应用第25-28页
        1.4.1 超声波对微生物细胞活性的影响第26-27页
        1.4.2 超声波对微生物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第27-28页
    1.5 微生物细胞膜通透性变化的研究方法第28-29页
    1.6 微生物的蛋白组学研究第29-33页
        1.6.1 微生物蛋白质组学主要技术第30-31页
        1.6.2 压力环境下微生物膜蛋白的合成与表达第31-32页
        1.6.3 蛋白质组学在产物耐受性研究中的应用第32-33页
    1.7 研究意义、目的和研究内容第33-36页
        1.7.1 研究意义和目的第33-34页
        1.7.2 研究内容第34-36页
第二章 菌株复合诱变选育第36-48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36-40页
        2.1.1 菌种第36页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第36-37页
        2.1.3 实验方法第37-40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40-45页
        2.2.1 低能氮离子注入对黄杆菌的诱变效应第40-41页
        2.2.2 亚硝基胍对黄杆菌的诱变效应第41-42页
        2.2.3 低能氮离子束-亚硝基胍对黄杆菌的复合诱变第42-44页
        2.2.4 低能氮离子束-亚硝基胍-强磁场复合诱变第44-45页
        2.2.5 突变菌株遗传稳定性的验证第45页
    2.3 本章小结第45-48页
第三章 稳态磁场对维生素K_2合成的影响第48-5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8-51页
        3.1.1 菌种第48页
        3.1.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第48-49页
        3.1.3 实验方法第49-51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1-57页
        3.2.1 稳态磁场对细胞生长和维生素K_2合成的影响第51-52页
        3.2.2 稳态磁场对菌体活力的影响第52-53页
        3.2.3 稳态磁场对细胞形态的影响第53-55页
        3.2.4 稳态磁场条件下黄杆菌ATP变化第55-56页
        3.2.5 稳态磁场条件下黄杆菌G6PDH变化第56-57页
    3.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对维生素K_2合成的影响第58-76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8-62页
        4.1.1 菌种第58页
        4.1.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第58-59页
        4.1.3 实验方法第59-62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62-75页
        4.2.1 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初步遴选第62-63页
        4.2.2 表面活性剂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第63-65页
        4.2.3 表面活性剂对维生素K_2产量的影响第65-66页
        4.2.4 表面活性剂对表面张力的影响第66-67页
        4.2.5 表面活性剂对N3-13细胞形态的影响第67-69页
        4.2.6 表面活性剂对N3-13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69-71页
        4.2.7 表面活性剂体系的优化第71-75页
    4.3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五章 超声波对维生素K_2合成的影响第76-92页
    5.1 材料和方法第76-79页
        5.1.1 菌种第76页
        5.1.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第76-77页
        5.1.3 实验方法第77-79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79-91页
        5.2.1 Flavobacterium sp. N3-13生长曲线第79页
        5.2.2 超声作用时期对N3-13生长及产VK_2的影响第79-81页
        5.2.3 超声功率幅度对N3-13的生长及产VK_2的影响第81-82页
        5.2.4 超声处理时间对N3-13生长及产VK_2的影响第82-83页
        5.2.5 超声波对N3-13细胞形态的影响第83-85页
        5.2.6 超声波对N3-13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85-86页
        5.2.7 超声波条件的优化第86-90页
        5.2.8 超声波工艺条件优化后VK_2发酵的结果第90-91页
    5.3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六章 超声和表面活性剂协同对维生素K_2合成的影响第92-108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92-94页
        6.1.1 菌种第92页
        6.1.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第92-93页
        6.1.3 实验方法第93-94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94-106页
        6.2.1 超声和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对表面张力的影响第94-95页
        6.2.2 超声和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对胞外蛋白和VK_2产量的影响第95-96页
        6.2.3 超声和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对N3-13细胞形态的影响第96-98页
        6.2.4 超声和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对N3-13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98-100页
        6.2.5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渗漏发酵条件第100-106页
        6.2.6 POE和超声对菌体发酵的协同增效作用第106页
    6.3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第七章 维生素K_2耐受型黄杆菌蛋白质组学研究第108-128页
    7.1 材料与方法第108-113页
        7.1.1 菌种第108页
        7.1.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第108-110页
        7.1.3 人工模拟生物进化第110页
        7.1.4 ~(60)Co-γ射线诱变第110页
        7.1.5 黄杆菌蛋白质的提取第110-111页
        7.1.6 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第111页
        7.1.7 蛋白酶解第111页
        7.1.8 肽段标记第111页
        7.1.9 肽段分离第111页
        7.1.10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第111-112页
        7.1.11 质谱检测第112页
        7.1.12 黄杆菌蛋白质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12-113页
    7.2 结果与分析第113-126页
        7.2.1 MK-4胁迫驯化提高黄杆菌的MK-4耐受性第113-114页
        7.2.2 MK-4耐受性黄杆菌的诱变筛选和鉴定第114-115页
        7.2.3 蛋白质鉴定和iTRAQ定量结果评估第115-119页
        7.2.4 MK-4耐受菌和原始菌的差异蛋白分析第119-120页
        7.2.5 差异蛋白的GO富集分析第120-121页
        7.2.6 差异表达蛋白的COG注释第121-122页
        7.2.7 差异蛋白的Pathway富集分析第122-123页
        7.2.8 差异表达蛋白亚细胞定位第123页
        7.2.9 MK-4胁迫下显著差异蛋白表达分析第123-126页
    7.3 本章小结第126-128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28-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44页
致谢第144-146页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渡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设计及其阻燃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下一篇:极低温环境露点/霜点的TDLAS检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