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7页 |
1.1 本文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等通道转角挤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 等通道转角挤压技术(ECAP) | 第18-22页 |
1.3.1 工艺原理 | 第18-19页 |
1.3.2 ECAP工艺参数 | 第19-22页 |
1.3.3 等通道转角挤压的优缺点 | 第22页 |
1.4 挤压-Bc方式ECA集成大应变技术 | 第22-24页 |
1.4.1 挤压-Bc方式ECA集成大应变技术原理 | 第22-23页 |
1.4.2 挤压-Bc方式ECA集成大应变技术优点 | 第23-24页 |
1.5 有限元分析技术及Deform介绍 | 第24-25页 |
1.5.1 有限元法介绍 | 第24页 |
1.5.2 DEFORM模拟技术简介 | 第24-25页 |
1.6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制备及检测方法 | 第27-33页 |
2.1 铝合金制备 | 第27-29页 |
2.1.1 合金的熔铸 | 第27-28页 |
2.1.2 合金成分测定 | 第28页 |
2.1.3 均匀化处理 | 第28页 |
2.1.4 合金塑性加工 | 第28-29页 |
2.2 挤压-Bc方式ECA模具及处理 | 第29页 |
2.3 固溶和时效处理 | 第29-30页 |
2.4 微观组织分析 | 第30-31页 |
2.4.1 金相组织检测 | 第30页 |
2.4.2 EBSD和XRD分析 | 第30-31页 |
2.5 性能测试 | 第31-32页 |
2.5.1 显微硬度 | 第31页 |
2.5.2 拉伸性能和断口分析 | 第31页 |
2.5.3 抗晶间腐蚀性能 | 第31-32页 |
2.6 本章总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挤压-Bc方式ECA大应变技术的数值模拟及参数优化 | 第33-65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有限元的模型的建立 | 第33-41页 |
3.2.1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33-36页 |
3.2.2 网格划分 | 第36-38页 |
3.2.3 定义材料本构模型和速度 | 第38-40页 |
3.2.4 数值模拟的参数设定 | 第40页 |
3.2.5 摩擦因子的选取 | 第40-41页 |
3.2.6 生成数据库和运行 | 第41页 |
3.3 模具结构对大应变加工变形的影响 | 第41-63页 |
3.3.1 模具拐角对大应变加工变形的影响规律 | 第41-51页 |
3.3.2 挤压比对大应变加工变形的影响规律 | 第51-54页 |
3.3.3 摩擦因子对大应变加工变形的影响规律 | 第54-61页 |
3.3.4 挤压过程中微观组织的预测与分析 | 第61-63页 |
3.4 本章总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挤压-Bc方式ECA集成大应变模具的设计与制造 | 第65-73页 |
4.1 引言 | 第65页 |
4.2 挤压-Bc方式ECA集成模具的设计 | 第65-68页 |
4.2.1 试验材料和塑性变形路径的选择 | 第65-66页 |
4.2.2 模具结构的选择 | 第66页 |
4.2.3 模具的型腔设计 | 第66-68页 |
4.2.4 模具的定位装配设计 | 第68页 |
4.3 模具的加工制造 | 第68-71页 |
4.3.1 模具材料的选择 | 第69页 |
4.3.2 模具的加工工艺 | 第69-70页 |
4.3.3 模具加工实体 | 第70-71页 |
4.4 润滑剂的选择 | 第71-72页 |
4.5 本章总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挤压-Bc方式ECA集成大应变技术对7075铝合金组织性能的调控 | 第73-88页 |
5.1 引言 | 第73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73-74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74-84页 |
5.3.1 OM金相组织分析 | 第74-75页 |
5.3.2 EBSD分析 | 第75-77页 |
5.3.3 XRD分析 | 第77-81页 |
5.3.4 硬度及拉伸性能 | 第81-83页 |
5.3.5 抗晶间腐蚀性能 | 第83-84页 |
5.4 分析与讨论 | 第84-86页 |
5.4.1 组织和力学性能 | 第84-85页 |
5.4.2 强化机理 | 第85-86页 |
5.5 本章总结 | 第86-88页 |
第六章 挤压-Bc方式ECA集成大应变技术及其对铝合金(Al-8.70Zn-2.05Mg-2.01 Cu-0.198Zr)组织和性能的调控 | 第88-104页 |
6.1 引言 | 第88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88-89页 |
6.3 实验结果 | 第89-101页 |
6.3.1 OM金相组织分析 | 第89-91页 |
6.3.2 EBSD分析 | 第91-92页 |
6.3.3 XRD分析 | 第92-97页 |
6.3.4 硬度及拉伸性能 | 第97-99页 |
6.3.5 抗晶间腐蚀性能 | 第99-101页 |
6.4 分析与讨论 | 第101-102页 |
6.4.1 组织和力学性能 | 第101-102页 |
6.4.2 强化机理 | 第102页 |
6.5 本章总结 | 第102-104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4-107页 |
7.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104-105页 |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05-106页 |
7.3 工作展望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11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