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热障涂层金属粘结层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改善金属粘结层抗氧化腐蚀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 前期激光熔注微细颗粒探索性研究 | 第18-21页 |
1.4 本文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方案 | 第21-22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3 技术方案 | 第2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激光冲击熔注微细颗粒实现注入的理论条件 | 第23-32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微细颗粒激光冲击熔注实现过程 | 第23-24页 |
2.3 微细颗粒激光冲击熔注实现注入的能量条件 | 第24-28页 |
2.3.1 注入微细颗粒克服熔池表面张力所需能量 | 第24-26页 |
2.3.2 微细颗粒温升所需能量 | 第26页 |
2.3.3 熔化待改性对象表面所需能量 | 第26-27页 |
2.3.4 微细颗粒激光冲击熔注所需能量的理论公式 | 第27-28页 |
2.4 注入微细颗粒粒径的确定 | 第28-30页 |
2.4.1 微细颗粒的熔点与半径的关系 | 第28-29页 |
2.4.2 注入颗粒的最小粒径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激光熔注微细颗粒工艺参数与预置层间耦合的研究 | 第32-46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3.2.1 铝硅涂层制备 | 第32-33页 |
3.2.2 含胶浆料及待改性试样制备 | 第33-34页 |
3.2.3 实验加工平台 | 第34页 |
3.2.4 熔池微观结构表征 | 第34-36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44页 |
3.3.1 激光冲击熔注微细颗粒工艺参数优化 | 第36-41页 |
3.3.2 不同胶粉比时激光工艺参数与预置层间的耦合 | 第41-42页 |
3.3.3 不同预置层厚度激光工艺参数与预置层间的耦合 | 第42-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激光熔注微细颗粒改性铝硅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硬度 | 第46-57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铝硅涂层激光熔注前后改性层显微组织 | 第46-49页 |
4.2.1 涂层的物相组成 | 第46-47页 |
4.2.2 涂层微观组织 | 第47-48页 |
4.2.3 涂层元素线扫描 | 第48-49页 |
4.3 不同激光功率制备改性铝硅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硬度 | 第49-52页 |
4.3.1 涂层的物相组成 | 第49-50页 |
4.3.2 涂层微观组织 | 第50-51页 |
4.3.3 涂层的硬度 | 第51-52页 |
4.4 不同胶粉比制备改性铝硅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硬度 | 第52-54页 |
4.4.1 涂层微观组织 | 第52-53页 |
4.4.2 涂层的硬度 | 第53-54页 |
4.5 不同预置层厚度制备改性铝硅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硬度 | 第54-56页 |
4.5.1 涂层微观组织 | 第54-55页 |
4.5.2 涂层的硬度 | 第55-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激光熔注微细颗粒改性铝硅涂层的氧化行为 | 第57-70页 |
5.1 引言 | 第57页 |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7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7-68页 |
5.3.1 涂层高温氧化后表面产物 | 第57-59页 |
5.3.2 涂层高温氧化后表面形貌 | 第59-64页 |
5.3.3 涂层高温氧化后截面形貌 | 第64-66页 |
5.3.4 涂层表面氧化膜抗剥落能力 | 第66-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3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0-71页 |
6.2 全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71-72页 |
6.3 后期研究工作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论文、专利、参研项目)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