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现状 | 第13-20页 |
1.2.1 爬行机理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2 基于摩擦的Stribeck效应解释爬行现象 | 第13-15页 |
1.2.3 爬行抑制技术相关研究 | 第15页 |
1.2.4 激光微织构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5 固液复合润滑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0-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4 课题来源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激光表面复合织构工艺试验研究 | 第22-35页 |
2.1 试验设备 | 第22-24页 |
2.1.1 激光加工设备 | 第22-23页 |
2.1.2 形貌测量设备 | 第23页 |
2.1.3 其他辅助设备 | 第23-24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2.3 试验方案 | 第24-25页 |
2.4 结果分析 | 第25-33页 |
2.4.1 单次作用功率和脉宽对形貌的影响 | 第25-29页 |
2.4.2 重复次数对形貌的影响 | 第29-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爬行临界速度理论分析 | 第35-44页 |
3.1 爬行临界速度数学建模 | 第35-38页 |
3.2 机床爬行现象ADAMS仿真 | 第38-43页 |
3.2.1 ADAMS虚拟样机技术简介 | 第38-39页 |
3.2.2 ADAMS仿真步骤 | 第39-41页 |
3.2.3 机床导轨几何模型建立 | 第41-42页 |
3.2.4 仿真初始条件 | 第42页 |
3.2.5 仿真结果 | 第42-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不同表面织构形貌抑制爬行效果的研究 | 第44-64页 |
4.1 试验方案 | 第44-47页 |
4.1.1 试验设备 | 第44-45页 |
4.1.2 接触方式选择 | 第45-46页 |
4.1.3 爬行临界速度判定方法 | 第46页 |
4.1.4 织构形貌参数选择 | 第46-47页 |
4.2 不同形貌爬行现象对比 | 第47-54页 |
4.2.1 机床起始工况下爬行现象对比 | 第47-53页 |
4.2.2 不同织构形貌爬行现象随载荷变化 | 第53-54页 |
4.3 润滑油量对不同织构表面爬行抑制效果的影响 | 第54-57页 |
4.3.1 润滑机油量对光滑表面爬行效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2 润滑机油量对织构表面爬行效果的影响 | 第55-57页 |
4.4 不同毛化织构密度对爬行抑制效果的影响 | 第57-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激光毛化作用对导轨表面性质的影响 | 第64-76页 |
5.1 激光毛化作用对表面力学性能影响 | 第64-69页 |
5.1.1 激光毛化作用后材料表面金相组织变化 | 第65-66页 |
5.1.2 激光毛化作用后材料硬度变化 | 第66-68页 |
5.1.3 激光毛化作用后材料表面残余应力变化 | 第68-69页 |
5.2 激光毛化表面摩擦学性能研究 | 第69-75页 |
5.2.1 试验方案及设备 | 第69-70页 |
5.2.2 毛化织构摩擦学性能分析 | 第70-72页 |
5.2.3 毛化织构磨损机理分析 | 第72-7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润滑油添加固体润滑颗粒对微织构表面摩擦学性能影响 | 第76-89页 |
6.1 试验材料 | 第76-77页 |
6.1.1 固体润滑剂选取 | 第76-77页 |
6.1.2 纳米固体润滑颗粒与润滑油混合方法 | 第77页 |
6.2 试验设备 | 第77-79页 |
6.2.1 摩擦副选择 | 第77-78页 |
6.2.2 检测设备选取 | 第78-79页 |
6.3 不同固体润滑添加剂对表面摩擦磨损性能影响 | 第79-83页 |
6.3.1 试验方案 | 第79页 |
6.3.2 试验结果 | 第79-83页 |
6.4 纳米MOS2添加剂对织构表面润滑状态影响 | 第83-87页 |
6.4.1 不同频率下纳米MoS2添加剂对摩擦系数影响 | 第83-84页 |
6.4.2 不同载荷下纳米MoS2添加剂对摩擦系数影响 | 第84-85页 |
6.4.3 不同织构密度下纳米MoS2添加剂对摩擦系数影响 | 第85-87页 |
6.5 润滑机理分析 | 第87-88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7.1 研究总结 | 第89-90页 |
7.2 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攻读硕士期间相关成果 | 第98-99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98页 |
发明专利 | 第98-99页 |
科研项目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