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3.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3.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3.3 文献述评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研究的不足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1.5.1 研究的不足 | 第16-17页 |
1.5.2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1.1 农业类上市公司 | 第18-19页 |
2.1.2 审计失败 | 第19-20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委托代理理念 | 第20-21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页 |
2.2.3 审计冲突理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农业类IPO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 | 第23-28页 |
3.1 交易终端分散导致审计师未能获取充足的审计证据 | 第23-24页 |
3.1.1 现金交易量大,审计师未能核查现金交易真实性 | 第23页 |
3.1.2 客户分布偏远,审计师未进行实地访谈,核对客户真实性 | 第23-24页 |
3.1.3 未能严格实施函证程序 | 第24页 |
3.2 会计师对于生物性资产的计量主观性强 | 第24-26页 |
3.2.1 未能准确核查生物性资产的数量 | 第24-25页 |
3.2.2 未能准确核查生物性资产的所有权 | 第25页 |
3.2.3 自然灾害下,不能准确估计生物资产的减值准备金额 | 第25-26页 |
3.3 未能发现隐藏的关联方交易 | 第26-27页 |
3.4 未进行同行业分析,对于偏离指标没有保持职业谨慎 | 第27-28页 |
第4章 针对农业类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防范建议 | 第28-33页 |
4.1 总体层面防范建议 | 第28-29页 |
4.1.1 进行同业比较,分析行业运行状况 | 第28页 |
4.1.2 寻求专家帮助以应对陌生细节 | 第28-29页 |
4.1.3 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设计和实施针对舞弊的特别审计程序 | 第29页 |
4.2 具体层面防范建议 | 第29-33页 |
4.2.1 深入了解关联方并分析与其交易的合理性 | 第29-30页 |
4.2.2 加强存货和生物资产的监盘程序 | 第30-31页 |
4.2.3 关注资产减值情况并注重分析程序的应用 | 第31页 |
4.2.4 严格实施函证、走访等审计程序 | 第31-33页 |
第5章 “新大地”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 第33-44页 |
5.1 有关“新大地”的案情简介 | 第33-38页 |
5.1.1 新大地股权IPO前股权情况分析 | 第33-34页 |
5.1.2 新大地公司IPO前部分财务指标分析 | 第34-35页 |
5.1.3 案件过程回顾 | 第35-38页 |
5.2 新大地审计失败的原因剖析 | 第38-40页 |
5.2.1 签字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 | 第38-39页 |
5.2.2 审计人员缺乏专业胜任能力 | 第39页 |
5.2.3 审计计划和程序缺乏专业指导,未执行相关审计程序 | 第39-40页 |
5.2.4 处罚力度不够 | 第40页 |
5.3 针对农业类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防范建议 | 第40-44页 |
5.3.1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努力提高审计质量 | 第40-42页 |
5.3.2 保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 | 第42页 |
5.3.3 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 第42页 |
5.3.4 打造专业型会计师事务所 | 第42页 |
5.3.5 独立聘请资产评估师协助工作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