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处用乳化剂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24页 |
1.1.1 乳化沥青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1.2 微表处用沥青乳化剂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1.3 沥青乳化剂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1.4 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2 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26-28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2章 试验方法和设备 | 第28-36页 |
2.1 主要原料 | 第28-29页 |
2.2 实验设备 | 第29-30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30-36页 |
2.3.1 乳化剂合成方法 | 第30-31页 |
2.3.2 合成反应过程控制 | 第31-32页 |
2.3.3 乳化沥青制备方法 | 第32-33页 |
2.3.4 乳化剂性质测定 | 第33-34页 |
2.3.5 乳化沥青性能测定 | 第34-35页 |
2.3.6 微表处混合料评价方法 | 第35-36页 |
第3章 咪唑啉型沥青乳化剂研发 | 第36-69页 |
3.1 沥青表征分析 | 第36-38页 |
3.2 乳化剂分子设计 | 第38-41页 |
3.3 乳化剂合成原料的选择和优化 | 第41-59页 |
3.3.1 原料有机酸和有机胺的考察 | 第42-59页 |
3.3.2 季铵化试剂的考察 | 第59页 |
3.4 咪唑啉型乳化剂合成条件的考察及优化 | 第59-65页 |
3.4.1 酰胺化反应条件 | 第59-61页 |
3.4.2 环化反应条件 | 第61-63页 |
3.4.3 原料配比 | 第63-64页 |
3.4.4 咪唑啉型乳化剂的中试放大 | 第64-65页 |
3.5 咪唑啉型乳化剂的表征 | 第65-69页 |
3.5.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5-67页 |
3.5.2 乳化剂的离子性测定 | 第67-68页 |
3.5.3 MIC理化性质测定 | 第68-69页 |
第4章 乳化沥青制备及性能评价 | 第69-76页 |
4.1 乳化沥青制备工艺条件优化 | 第69-71页 |
4.1.1 乳化剂用量的考察 | 第69页 |
4.1.2 皂液pH值考察 | 第69-70页 |
4.1.3 皂液温度的考察 | 第70-71页 |
4.1.4 沥青温度的考察 | 第71页 |
4.2 微表处用乳化沥青的性能分析 | 第71-74页 |
4.3 乳化沥青中试放大及工业生产 | 第74-76页 |
第5章 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及试验路铺筑 | 第76-85页 |
5.1 混合料性能评价 | 第76-81页 |
5.1.1 集料的性质、筛分 | 第76-77页 |
5.1.2 合成级配的确定 | 第77页 |
5.1.3 微表处稀浆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第77-81页 |
5.2 试验路铺筑 | 第81-8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