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磁金属的飞秒磁性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引言 | 第11-13页 |
1.2 飞秒磁性的发现 | 第13-14页 |
1.3 飞秒磁学实验方面的发展 | 第14-15页 |
1.4 飞秒磁学理论方面的发展 | 第15-16页 |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 | 第18-27页 |
2.1 基态波函数 | 第18-20页 |
2.1.1 Kohn-Sham方程 | 第18-19页 |
2.1.2 LAPW方法 | 第19-20页 |
2.1.3 引入SOC后的基态波函数 | 第20页 |
2.2 矩阵元的计算 | 第20-24页 |
2.2.1 密度矩阵元 | 第21页 |
2.2.2 自旋矩阵元 | 第21-22页 |
2.2.3 偶极跃迁矩阵元 | 第22-24页 |
2.3 激光与体系之间的作用 | 第24-25页 |
2.3.1 激光的表示 | 第24页 |
2.3.2 哈密顿量 | 第24页 |
2.3.3 密度矩阵元随时间的变化 | 第24-25页 |
2.4 自旋面 | 第25-27页 |
第3章 fcc Ni的飞秒磁性 | 第27-45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27页 |
3.2 计算方法与计算参数优化 | 第27-30页 |
3.2.1 晶格常数优化 | 第27-28页 |
3.2.2 线性能量参数优化 | 第28-29页 |
3.2.3 激光光子能量优化 | 第29-30页 |
3.3 计算结果 | 第30-37页 |
3.3.1 时间退磁曲线 | 第30-31页 |
3.3.2 飞秒磁性在动量空间中的时间演变 | 第31-35页 |
3.3.3 时间平均的飞秒磁性 | 第35-37页 |
3.4 结果分析 | 第37-41页 |
3.4.1 磁变化与能带的关系 | 第37-38页 |
3.4.2 自旋面与费米面的关系 | 第38-39页 |
3.4.3 SD方法 | 第39-41页 |
3.5 20 fs激光的结果与讨论 | 第41-43页 |
3.5.1 时间退磁曲线 | 第41-42页 |
3.5.2 时间平均的飞秒磁性 | 第42-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fcc Co的飞秒磁性 | 第45-56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45页 |
4.2 计算方法与计算参数优化 | 第45-48页 |
4.2.1 晶格常数优化 | 第45-46页 |
4.2.2 线性能量参数优化 | 第46-47页 |
4.2.3 激光能量优化 | 第47-48页 |
4.3 计算结果 | 第48-54页 |
4.3.1 时间退磁曲线 | 第48页 |
4.3.2 飞秒磁性在动量空间中的时间演变 | 第48-52页 |
4.3.3 时间平均的飞秒磁性 | 第52-54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bcc Fe的飞秒磁性 | 第56-66页 |
5.1 研究背景 | 第56页 |
5.2 计算方法与计算参数优化 | 第56-59页 |
5.2.1 晶格常数优化 | 第56-57页 |
5.2.2 线性能量参数优化 | 第57-58页 |
5.2.3 激光能量优化 | 第58-59页 |
5.3 计算结果 | 第59-63页 |
5.3.1 时间退磁曲线 | 第59页 |
5.3.2 时间演变的飞秒磁性 | 第59-62页 |
5.3.3 时间平均的飞秒磁性 | 第62-63页 |
5.4 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压强对fcc Ni飞秒磁性的影响 | 第66-77页 |
6.1 研究背景 | 第66页 |
6.2 计算方法 | 第66-67页 |
6.3 计算结果 | 第67-72页 |
6.3.1 磁矩 | 第67-68页 |
6.3.2 时间退磁曲线 | 第68-70页 |
6.3.3 自旋面及特殊面上的磁变化分布 | 第70-72页 |
6.4 结果分析 | 第72-7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7.1 主要工作内容回顾 | 第77-78页 |
7.2 仍需改进的部分和后续的研究方向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