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论 | 第9-14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四、论文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第一章“万福生科案”中的证券投资者补偿基金 | 第14-21页 |
第一节补偿基金介绍 | 第14-17页 |
一、基金赔付方案 | 第14-15页 |
二、基金赔付管理 | 第15-17页 |
第二节 补偿基金待决问题 | 第17-21页 |
一、基金来源的保障性 | 第17-18页 |
二、多个虚假陈述行为的赔偿情形 | 第18-19页 |
三、赔偿损失计算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证券投资者补偿基金的相关概念 | 第21-28页 |
第一节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 | 第21-22页 |
一、基金来源 | 第21页 |
二、赔付范围 | 第21-22页 |
三、赔付程序 | 第22页 |
第二节 证券投资者赔偿基金 | 第22-25页 |
一、基金来源 | 第23-24页 |
二、基金管理 | 第24页 |
三、赔付程序 | 第24-25页 |
第三节 证券投资者补偿基金 | 第25-28页 |
一、证券投资者补偿基金是双方和解的结果 | 第25-26页 |
二、证券投资者补偿基金的设立是由监管机构推动而非主导 | 第26页 |
三、证券投资者补偿基金制度是诉讼外的纠纷救济模式 | 第26页 |
四、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构建我国证券投资者补偿基金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8-33页 |
第一节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司法救济外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 | 第29-30页 |
第三节 促进中介机构声誉机制的完善 | 第30-33页 |
第四章 我国证券投资者补偿基金制度的构建路径 | 第33-42页 |
第一节 基金来源 | 第33-34页 |
一、增加赔付主体 | 第33页 |
二、扩充资金渠道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基金赔付对象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基金赔付标准 | 第35-39页 |
一、“一一对应”原则 | 第35-38页 |
二、以填补实际损失为限 | 第38-39页 |
第四节 基金赔付方案与管理 | 第39-42页 |
一、基金赔付方案 | 第39-40页 |
二、基金管理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结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