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理学论文

铁胁迫及强启动子A4插入对黄色链霉菌TRM45540次生代谢的影响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9-18页
    1.1 放线菌素D的研究进展第9-14页
        1.1.1 放线菌素D产生菌株简介第9-11页
        1.1.2 放线菌素D的生物学活性第11页
        1.1.3 优化菌株发酵放线菌素D产量研究进展第11-12页
        1.1.4 放线菌素D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第12-14页
    1.2 转录组测序与转录组应用简介第14-15页
    1.3 铁营养胁迫及双组份系统简介第15-17页
        1.3.1 微生物与铁营养简介第15-16页
        1.3.2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简介第16-17页
    1.4 论文设计思路第17-18页
第2章 硫酸亚铁胁迫对放线菌素D代谢的影响第18-2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8-21页
        2.1.1 实验材料第18-19页
        2.1.2 实验方法第19-21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1-24页
        2.2.1 不同浓度硫酸亚铁对放线菌素D产量的影响第21-22页
        2.2.2 不同浓度络合剂对放线菌素D产量的影响第22-24页
    2.3 小结与讨论第24-25页
第3章 铁胁迫下黄色链霉菌TRM45540转录组分析第25-43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5-30页
        3.1.1 菌株第25页
        3.1.2 主要培养基表第25页
        3.1.3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25页
        3.1.4 转录组测序第25页
        3.1.5 转录组样本的准备第25-26页
        3.1.6 总RNA的提取及检测第26页
        3.1.7 文库构建及RNA测序第26-27页
        3.1.8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7页
        3.1.9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第27页
        3.1.10 KEGG通路分析第27-28页
        3.1.11 验证试验的设计第28-30页
        3.1.12 放线菌素D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分析第30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0-41页
        3.2.1 RNA样品质量检测结果第30-31页
        3.2.2 转录组测序原始数据数据分析第31页
        3.2.3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31-33页
        3.2.4 与放线菌素D产量相关代谢通路验证第33-41页
    3.3 小结与结论第41-43页
第4章 铁胁迫下黄色链霉菌TRM45540次生代谢产物分离与鉴定第43-4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3-45页
        4.1.1 菌株第43页
        4.1.2 培养基种类和成分第43页
        4.1.3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43页
        4.1.4 发酵产物的预处理第43页
        4.1.5 发酵产物分析第43-44页
        4.1.6 TRM45540次生代谢产物分离与鉴定第44-45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5-48页
        4.2.1 铁胁迫发酵TRM45540次生代谢产物的 HPLC 分析第45-46页
        4.2.2 TRM45540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第46-48页
    4.3 小结与讨论第48-49页
第5章 强启动子A4促进黄色链霉菌高产放线菌素D第49-58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49-54页
        5.1.1 菌株、质粒和培养基第49页
        5.1.2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49-50页
        5.1.3 DNA片段回收第50页
        5.1.4 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S17-1感受态的制备及 DNA 转化第50-51页
        5.1.5 质粒DNA的提取:第51页
        5.1.6 转化子的构建第51-53页
        5.1.7 转化子的验证第53页
        5.1.8 接合子的构建第53页
        5.1.9 接合子的总DNA提取第53-54页
        5.1.10 发酵培养流程第54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4-56页
        5.2.1 PCR及酶切验证转化子pYS001的正确性第54-55页
        5.2.2 接合子TRM45540::pYS001的PCR验证第55页
        5.2.3 TRM45540::pYS001与野生型TRM45540菌株发酵比较第55-56页
    5.3 小结与讨论第56-58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作者简介第62-63页
附录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韩国中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以韩国东亚工业高中为例
下一篇:新疆葡萄与葡萄酒酿酒酵母遗传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