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散居道士群体在国家与社会中的实践逻辑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0-14页 |
(四) 田野点及调查对象描述 | 第14-16页 |
一、文献回顾与讨论 | 第16-24页 |
(一) 文献回顾 | 第16-20页 |
(二) 文献评论 | 第20-21页 |
(三) 理论研究梳理与运用 | 第21-24页 |
二、地方社会中的民间散居道士 | 第24-32页 |
(一) 基本面貌 | 第24-28页 |
(二) 家户型居住形态 | 第28-32页 |
三、民间散居道士的实践活动 | 第32-41页 |
(一) 争取道士证 | 第32-34页 |
(二) 道场活动 | 第34-38页 |
(三) 组建道教班子 | 第38-41页 |
四、道士实践活动背后的推动因素 | 第41-49页 |
(一) 争取道士证——对合法性资源的竞争 | 第41-43页 |
(二) 道场活动——型塑国家在场 | 第43-45页 |
(三) 仪式专家——争取身份认同和话语权 | 第45-49页 |
五、在国家与社会之中的实践逻辑 | 第49-62页 |
(一) 寻求合法性 | 第49-52页 |
(二) 扎根于社会 | 第52-57页 |
(三) 建构国家与地方社会的关系 | 第57-59页 |
(四) 自身的适应性变迁 | 第59-62页 |
六、结论与讨论 | 第62-68页 |
(一) 生存实践逻辑 | 第62-65页 |
(二) 思考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