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释放与伦理解放--赫勒《个性伦理学》解读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6-14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6-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赫勒的个性伦理学的生成过程 | 第14-22页 |
一、伦理解放路径下展开的道德理论 | 第14-18页 |
(一) 赫勒的道德理论的生成过程 | 第14-16页 |
(二) 赫勒的道德理论的内在逻辑 | 第16-18页 |
二、赫勒的个性伦理学的理论诉求 | 第18-22页 |
(一) 赫勒《个性伦理学》的缘起 | 第18-19页 |
(二) 日常生活中伦理道德的重建 | 第19-22页 |
第二章 个性伦理学的基本内容 | 第22-32页 |
一、热爱命运 | 第22-26页 |
(一) 从“偶然性的存在”到“成为你所是” | 第22-23页 |
(二) 由“热爱命运”引出“做真实的自己” | 第23-25页 |
(三) 个性伦理学是一种非模仿性的伦理学 | 第25-26页 |
二、释放个性 | 第26-32页 |
(一) 自由的选择:道德自律 | 第27-28页 |
(二) 个性的释放:个性道德 | 第28-29页 |
(三) 道德审美:理想个性的生成 | 第29-32页 |
第三章 赫勒的个性伦理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第32-40页 |
一、理论价值 | 第32-35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35-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